正文

一种国家风格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第二版) 作者:(美)约翰·贝尔顿


“一个时代的特征……”

一件艺术品往往和艺术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通常是将艺术家的名字记录下来。这样的历史其实是把个别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置于一种社会真空状态之下,或者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处于社会历史之外。如果说个别艺术家超越了社会生活,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社会生活同样高于该艺术家的整个内在,因为每部作品至少都带有两个印记——艺术家的印记及其作品所在环境的印记。

在艺术史的领域里,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引入了“无名艺术史”这样一个概念:沃尔夫林以艺术风格或流派的类型,而不是以孤立的、个别作品的形式来记录一段历史。通过把大师们的个人风格纳入到一个特殊历史时刻的、更大流派或国家的风格之中,沃尔夫林将注意力集中在风格的多样化和多角度的本质上。按照他的观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特征的表达,同样也是个人情绪的表达。”

在电影入门课上,向学生们介绍的电影史通常是用一连串名字写成的历史:是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其作品超越了其他演员、导演、制片人以及编剧们的某个电影人的历史。但在美国电影中,个体的艺术风格却应该放在更大的、整个国家的背景下加以考察。以这种整体的风格,即我们所说的经典的好莱坞风格为背景,才形成了诸如约翰·福特(John Ford)、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霍华德·霍克斯、约瑟夫·冯·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马丁·斯科塞斯、大卫·林奇等导演的独特个人风格。

每一部美国影片,从《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这类超越传统的、被大家所公认的大师级作品,到《安迪·哈迪患上春热病》(Andy Hardy Gets Spring Fever,1939)这类仅仅遵循传统、反响平平的作品,都采用了经典好莱坞电影风格的基础原则作为表现手法,同时又表现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特征”,以及制作影片的艺术家们的特征。然而,每一部影片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这种风格,通过各个制片厂、制片人、导演、编剧、明星、摄影师以及其他参与影片制作的技术人员各自的特点来体现更大的国家风格。

一部讲故事的机器

与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这样的艺术历史时期不同(以上每个时期的全部风格特点就算是对外行人来说也十分明显),经典的好莱坞电影拥有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总的来说是无形的,一般观众难以察觉。它的隐蔽性,很大程度是美国电影熟练技巧的产物,犹如一部讲故事的机器。就像亨利·福特创造的以工业化为基础的流水线生产,以及商业中尽可能采用经济合理的方式生产汽车产品和其他消费品一样,美国电影在1910-1920年期间,迅速演化成一种高效的讲故事模式,生产运作的每个方面都有助于讲述故事过程的流畅性。

结果,故事被毫不费力且高效率地讲述给观众。它们看上去似乎无根无源,它们不可思议地出现在银幕上,为了观众进行实时消费和娱乐而出现在电影院中,出现在他们面前,好像是自己生长的一样自然而然。但事实上,它们是被创造出来的,是遵循明晰、简单、优美、有序、经济、协调这些经典原则制作出来的。因而,经典作品一般都会避免庞杂、主观、过于情绪化,力求达到希腊人理想的“过犹不及”(meden agan)的状态,或者“没有任何多余成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