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由松了口气,暗暗地说:老师,昨晚你那样的忙乎,看来是太多虑了。
就在这时,风云突变:
齐方却突然提出要补充一条:
齐国出境征讨时,鲁国必须派三百乘的兵车跟随,否则就是破坏盟约。
一听这话,我们先是震惊,继而就更气愤了。
这一下我更明白了:
这次齐鲁君王相会,就是齐国早就设计好的一个阴谋。他们先是想以非礼的行为来侮辱鲁国,压制鲁国,但昨天被老师挫败以后,他们并没有放弃反扑,而是要在最后的时刻施展“杀手锏”,逼鲁国就范。
我去看鲁定公,发现他更是又羞又怒,胡子都抖动起来了。
因为,如果照这一条签字了。这就不是会盟,而是明明是要把鲁国变成齐国的附庸国!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就在他想表示反对时,只见黎弥手一挥,一帮齐国的官兵快步走来向鲁定公逼近,手拿长矛利剑,眼睛瞪着他,似乎在说:
“如果你不答应,看我们怎样收拾你!”
一看这阵势,鲁定公立即心慌意乱了,立即将求援的目光转向了老师。
他刚刚看到老师的表情,便立即放松下来了。
因为此时,老师表现得十分平静。更让许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只见老师微微一笑,大声宣布:
“齐鲁两国既结盟为兄弟之邦,一国出兵,另一国自当跟随兵车相助。但鲁国也要求补充一条:齐国曾经将鲁国的谨阳、郓邑、龟阴三地占去,请立刻归还,否则,也是破坏盟约!”
这一下轮到齐国的君臣发愣了。
齐景公恼羞成怒,我看他正想挥手,让齐国的官兵进一步威逼鲁国君臣。
没想到,但见老师手一挥,便有一个鲁国的军官挥动红旗,四周一阵狂呼,在夹谷会盟盟台周围的树丛中,竟然站出大批的鲁国士兵来,一个个非常威武,让人不敢小视。
此情此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更出乎齐景公的意料,他颤抖着声音说:
“你们怎么来这么多的士兵啊?恐怕是不怀好意吧?”
老师还是很平静地笑着说:
“怎么会啊?鲁国是最讲礼仪的,怎么会有任何伤害您的举动呢?之所以有这么多士兵来,是为了保证双方君主的安全。”
到了这个份上,谁都知道齐国要用以武力胁迫鲁国君主,绝对是做不到了。
这时周围四周寂静无声,齐景公的汗开始往下冒了。
不知过了好久,他抬起头来,看到在他面前的,还是老师那张充满自信和平静的脸。
老师轻轻地问他:
“时间已经不早了,怎么样?您看我们订不订盟约啊?”
这真是给齐国的君主出了一个大难题。
要他答应老师的条件吧,等于要他将吞到肚子里的东西又吐出来。如果不答应,这次会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何况,会盟是自己提出来的,如果最后却没有签订,岂不是遭天下人耻笑?以后齐国还怎么立足?
经过考虑再三,齐景公决定将原来占领的三地归还给鲁国,并写进了盟约。
这可是多年来从没取得过的外交成果啊!多年来,齐强鲁弱,鲁国从来只有吃亏的份,而这一次,齐国却被逼得将侵占的鲁国国土归还。这么大的胜利,怎么不值得大家庆贺呢?
在回来的路上,我和子路等几个同学跟在鲁定公和老师的后面,兴高采烈。
我们觉得最开心的一幕,是看到齐景公本想以武力威逼鲁定公,却反倒被鲁国士兵吓坏了。我不由问老师:
“老师,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多士鲁国的士兵埋伏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啊?”
只听一声哈哈大笑。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鲁定公却帮助我们揭开了谜底——
“我告诉你们吧。当初我们决定与齐国会盟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就向我提出:‘有文事者必须有武备’。这次会盟,我们可得在军事上做好防备,以免吃亏。
于是,我听从了你们老师的建议,除带了必要的护送兵卒之外,又加派了军队偷偷埋伏在这里,我们才没有吃亏啊!”
谈到这里,他又哈哈大笑,说:
“也许,齐景公和他们的臣子们,认为你们的老师只懂得礼仪,不懂得军事。没想到:你们的老师可不是吃干饭的呢?”
此时,我对老师的佩服,只能以“五体投地”来形容。
而“有文事者必须有武备”这句话,却激发了我另外一个疑问:
在发生了上次那件鲁国的父子案件后,我的脑海中,思考得最多的,就是“教化”、“礼”这些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有个特点,就是“柔”的。甚至还认为:管理和办事,越“柔”越好。
但是,这次夹谷之会,却让我看到了老师与众不同的“硬”的一面。老师的管理和做法,怎么是这样矛盾啊?
于是,我把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
“老师,您一直是强调教化、强调王道的,我认为所谓教化、王道,就是柔性管理,甚至越柔越好。但看您这次处理与齐国的外交,却是强调‘硬’的一面。我们该怎么理解呢?”
老师爽朗地一笑,说:
“子贡呀,读书可千万不要读成了书呆子啊!做事分‘道’和‘术’两个方面。所谓‘王道’,强调的自然是‘道’的层面。而刚、柔这些手段,都只是‘术’的表现啊。
在做事的手段和方式上,两手都得具备,都得重视:该柔时柔,该刚时刚,这才是活的智慧啊!”
老师的话,使我对管理和办事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夹谷之会,使老师在鲁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我想:要是鲁国的国君能从此坚定不移地重用老师该多好!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子贡学记】
夹谷之会,不仅让我坚定了终身追随老师的信心,更强化了我对“死知识,活智慧”的认识:
不仅如此,老师办事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一种全面处理问题的法则:
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
只有文武兼备、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