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防、塞防之争,捉襟见肘的无奈(1)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作者:王佩云


大约就在康熙皇帝时而忙着迁界,时而嚷着禁海,努力把中国变成内陆国家之后不久,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出了个彼得,一门心思寻求走向海洋,并因此成了为俄国创造一段辉煌历史的彼得大帝。俄罗斯原本是个典型的内陆国,周边的海与洋都有别的大小国家隔着。尽管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土地,也算是庞然大物,却因缺少出海口,严重阻碍工商业发展和农产品交换,经济长时期处于停滞状态,还经常遭受波兰、土耳其等邻国欺负,内忧外患层出不穷。1689年,17岁的彼得登上沙皇的宝座,摊开俄罗斯地图,与群臣研究国家的出路何在。有高人指点,一是向北夺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一是向南夺得黑海出海口,两者只需择其一,俄罗斯这盘棋便活了。小彼得一拍龙案,出海口多多益善,该要的都得要过来。

他随即亲率规模庞大的团队出使西欧列国,从学习当造船工人做起,悉心观察、学习各类向海而兴的新生事物,回国之后便大刀阔斧搞改革。有史料说,他为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曾专门派人去大街小巷剪大老爷们老气横秋的络腮胡子,甚至征收过"胡须税"。而重中之重,是加强海上力量的建设,精心仿效西班牙和英国打造夺取海上霸权的舰队。他羽毛尚未完全丰满,就着手发动争夺出海口的战争,打到波罗的海岸边以后,就在刚夺得的一个小岛上,建设名为圣彼得堡的新都城,将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从莫斯科迁过来,那用意就在以此为圆心重新划定一个属于俄国的"大圆圈"。彼得大帝全力向西方扩张的时候,也没忘记向东方扩张,特别想要夺取中国的"不冻港"。他后来患了尿毒症,身子骨彻底垮下来,临终前还拟定任命维图斯?白令为勘察加考察队长的指令,并将海军统帅叫到身边,一字一句交代:"这几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想到过的那件事,过去因为忙于别的事而耽搁了,那就是打开经过冰岛到中国和印度的道路。"

彼得及其继承者们,包括一个叫叶卡捷琳娜的厉害女人,先是蚕食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领土,当英国串通法国准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便趁火打劫,用一纸《 瑷珲条约 》,将黑龙江这条自古属于中国的内河变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河,前后鲸吞我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当英国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占领,虎视眈眈地盯住我们的西藏和新疆,老毛子发现了这个苗头,又迅速勒转马头与英国展开对新疆的争夺。该国因地利之便,就近驱使一个名叫阿古柏的武装头目抢先攻下吐鲁番和乌鲁木齐,随即直接出兵强占伊犁,大有将整个新疆从中国版图挖走的架势。清政府在新疆的驻军将领和办事大臣,全是满、蒙八旗贵族旧家,平时只把新疆当成销金窟,尽情挥霍朝廷饷银和从当地老百姓身上榨取的钱物,边防大事从未认真过问,养民固边更是一窍不通。此时侵略者撒开蹄子铺天盖地而来,眼瞅着自己脑袋快要保不住了,一个个吓得尿了裤子,哭着嚷着逃奔京城,向慈禧老佛爷求救。

然而,此时东南沿海同样形势严峻。两次鸦片战争大败亏输,吊足了所有西方国家吞噬中国的胃口,他们中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不拉子,只要弄上几艘破军舰,随时都可以从虎门闯进来敲诈勒索一番。连这会儿还狗屁不是的小日本也看得眼馋,惦着跟在西方列强屁股后面分一杯羹,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些熟知东南沿海情势的朝臣,极力呼吁加强海防迫在眉睫,片刻也耽搁不得。究竟应该赶紧拨银子加强塞防,还是赶紧拨银子加强海防?围绕这个题目,清政府内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朝廷官员一分为二,因此有了塞防派和海防派的一场大辩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