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日共演强占我钓鱼岛的蹩脚双簧(7)

激荡中国海:最后的海洋与迟到的觉醒 作者:王佩云


龚允冲在南沙礁盘上,从1990年开始一直坚持在守礁部队,从侦察参谋成长为部队长,先后70多次上礁,曾创造了单次守礁758天的纪录,人称"守礁王"。他后来年纪大了,海军首长关心他,不再轻易让他上礁。他告别南沙礁堡时,抱住副部队长姚雪华说:"兄弟,南沙交给你了!"笔者在《 中国海洋石油报 》工作期间,曾编发多篇本报记者采访龚允冲的稿件,作为共同拥有那片蔚蓝的伙伴,一个是蓝色国土的保卫者,一个是蓝色国土的开发者,似乎有着更多、更深的理解。1997年,我主持编撰《 海洋三字经 》,研究应当写进哪些现代海洋人物,几位同仁立刻想到了龚允冲。中国最复杂的海洋问题在南海,南海问题的焦点在南沙,这里的守礁部队是南沙的军魂,也是南沙的中国魂。因此,《 海洋三字经 》里有了这样几句:"中华兴,海业兴,新中国,创海军。无到有,弱到强,建海防,当栋梁。守海疆,守岛礁。南沙远,不辞劳。好水兵,龚允冲。树楷模,壮军魂。一寸海,一寸土。我主权,誓坚守。"

然而,令人焦虑的是,南沙那几个礁盘上的高脚屋,还有守礁部队年复一年的付出,并没有能够改变那里的严峻局面,我们的岛礁仍在被人侵占,海域仍在被人瓜分,资源仍在被人掠夺。1998年秋天,笔者有机会去海军某基地参观访问,听一位名叫陈贻球的战士朗诵自己创作的诗篇,那是他巡航南沙的真实见闻,题为《 我看见...... 》:

当我踏上南沙这片神奇的国土,我的心便沉到海底,在海底漫游......

我看见石油在蓬勃燃烧,我看见珊瑚频频向我招手,我看见礁盘像一位巨人高昂着头,我看见鱼群来来往往,我看见海树婀娜婆娑,我看见化石上先人的足迹,我看见渔船在逐浪追波......

突然,我的心变得异常沉重,像一根锚链拴在海底无法逃脱,我哭了......

我看见一根根陌生的管道在海底纵横交错,我看见一艘艘某些国家的油轮在肆无忌惮地穿梭,我看见南沙的胸膛被撕开一道道伤口,我看见南沙正在被疯狂地掠夺......

一个独臂教授与西沙、南沙的故事

说到西沙、南沙,不能不提到王恒杰这位独臂老人。蒋介石老先生退守台湾,保留了在南沙太平岛的驻军,算是为国家、民族守住了这片遥远的国土。而这么多年来,大陆同胞踏上过太平岛,并在那里受到亲如手足般的热情接待,惟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家王恒杰一人。更有意思的是,他离开太平岛,带着守岛官兵的祝福,同几位渔民兄弟一起驾着渔船去曾母暗沙祭拜曾母娘娘,随后又去了人民海军驻守的永暑礁。他的这次考古行动,竟用自己的独臂将两岸共同守护南沙这片家园的故事链接到了一起。

中国不能丢失的一条"金项链"

王恒杰,20世纪30年代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铁路工人家里。还在孩提时候,饱受了当亡国奴之苦不说,还被小鬼子的炸弹夺去了左臂。他是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考古学教授,侧重边疆考古,也就是通过发掘埋藏在边地的地下实物资料为国家疆界和领土主权提供坚实可靠的证据。1975年,他在西藏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并认定与甘肃的齐家文化属于同一系统。1982年和1984年又两次从云南沿怒江走进西藏,进一步获得许多西藏与内地紧密联系的第一手资料,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后来对国家民族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是他以花甲之年和病残之躯,并且在家庭经济相当拮据的情况下,基本自费七下西沙、两下南沙考古,用确凿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这个海域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