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起居养生的重要性了,《黄帝内经》中曾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便是对起居养生最好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曹老先生说,生活中,寒暖饥饱要随时审量,在饮食上,不要因食物爽口就多吃一些,不好吃就不吃或少吃。身体需要平衡的营养系统,太过与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当然,对老人来说,肠胃功能下降,不及或许比太过更利于健康。
在衣物上,也应审时度势,该加衣服时就应增加衣物,不要因不够寒冷而忍耐,天气转暖,就应减少衣服。春天气候变化快,是增减衣服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但曹老先生却提醒大家,春天时应注意腿部保暖,上衣可以略微减少衣物。这是因为上体为阳,下肢属阴,春季万物生发,正是阳动阴藏之时,上衣略减,可以养阳之生气。另外,老人在衣物加减上还应注意,天气寒冷不可立即穿棉衣,最好有一个过渡;而春天天气转暖时,也不可立刻脱棉袄,因为春季冷暖天气变化快,过早脱掉棉袄容易导致着凉。最好的做法是,等待天气完全转暖,再减少衣服。
养生课堂
衣服与饮食一样,都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食物提供给人能量,而衣服可以调节人体体温,保护人的身体。既然饮食与衣服都为了保护身体,那么穿衣饮食则应以有利身体健康为原则,不应一味寻求美观,而且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穿衣要凉头暖足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属热,应尽量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而脚则是最接近土地的部位,应经常处于温暖的状态,天气寒凉时,更应注意足部保暖。
◇多穿棉质衣物 老人皮肤干燥,应穿柔软的棉质衣服,以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加重皮肤瘙痒。
◇夏季穿衣不可过薄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老年人喜欢打着赤膊,在树下乘凉,其实这种做法对健康危害极大。夏季虽然炎热,但树下亦有凉风,老人气血本就虚弱,在树下赤膊乘凉,更易伤及脾胃、气血。因此,夏季老人也应着衣而行,而且还应注意背部、腹部保暖。
7. 顺应阴阳最好
夏月冰盘,以阴乘阳也。冬月围炉,以阳乘阴也。阴阳俱不可违时,《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调寒暑。然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戒纳凉,凉人里也。
《济世仁术编》曰:手心通心窍,大热时,以扇急扇手心,能使遍体俱凉。愚谓不若谚语云:心定自然凉。“心定”二字可玩味。
中医认为,一年之中随着四季太阳的变化,亦有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与之相适应。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人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黄帝内经》中曾有记载说,长寿的人养生,一定是按照四季不同而调节寒暑的,即不同的季节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如春季应晚睡早起,以应肝之气;夏季阳气生发,也应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睡早起或早睡晚起。然而,即使四季养生的大规律是如此,每人还是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另外,曹老先生也说,冬天寒冷,烤火还可以接受,但夏天一定要注意纳凉的危害,而且先生还提醒,老人最好戒除纳凉,因为纳凉往往伤及里,而烤火只是浮于表。
身体对冷热的感应,除了生理的感受外,还取决于心理。当心情烦躁时,血液循环加速,自身产生的热量增多,人往往会感到热,于是曹老先生说“心定自然凉”,只是这“心定”两字便又回到了养心之方上来。
养生课堂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天地万物皆是阴阳调和的产物,皆有阴阳之气,四时亦有阴阳,因此,人体养生必要顺应天地间的阴阳之气。
◇春季应养阳,培养经络之气 阳气存于经络之中,为五脏动力,此时阳气不足,人容易表现出怕冷、手足发凉、疲劳乏力的症状,而多晒太阳、经常开窗通气,以及经常出去做深呼吸等有助于养阳,增加身体抵抗力。
◇夏阳最旺,宜养阳 夏季养阳应注意时间,一般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最好,最宜晒太阳。另外,夏季昼长夜短,多到户外活动,如到公园、高山、湖边漫步,可有效补阳,锻炼身体。
◇秋季阳消阴长,顺势养阴 秋天阳消阴长,应顺势养阴,尤其是阴虚津亏者,应通过多喝水;到公园、山林、湖畔等地做深呼吸,以及多吃水稻、藕、菱角等食物,来达到养阴的功效。
◇冬季重点养阴,兼顾养阳 冬季为冬藏季节,是人体养阴的大好时机,阴虚之人可以借此机会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具体做法有多喝水,多吃养阴的食物,如冬枣、雪梨等。另外,由于冬季寒冷,易损耗人体的阳气,因此,在养阴的同时,也应通过多晒晒太阳、经常出去等方法养阳。
此外,阴阳调和也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季节也需搭配不同的饮食,如春食酸,以抒发肝脏之气;夏季天气炎热,应多吃清淡之物;而秋冬天气转凉,则应适量多吃温补之食,如萝卜、羊肉等。
好习惯小结:静下来,更健康
1、不被外界环境所动,隐忍地守住自己的内心。
2、粥饭要适度,饥饱要适时。
3、不要大声谈笑,不要长久使用视力以及听力。
4、无事时常在室中静坐。
5、以理智克制脾气,平静心情。
6、春天时应注意腿部保暖,上衣可以略微减少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