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从圆圆4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玩具好”,“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圆“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这个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一是孩子受到表扬,很有荣耀感;二是小本中记的事对她有提醒作用,让她以后不要忘了再做这些好事;三是凡写在这个小本上的字,圆圆都能记住,她经常在数小红花时顺便读一下自己的先进事迹,也认了不少字。

到她上小学后,学校老师经常奖小红花,就是在一个小纸片上盖一个小红花印章,攒够十个小红花就可以换一个“大笑脸”。教室后面有个“光荣栏”,谁的名字下贴的“大笑脸”多,就说明谁做得好。圆圆在整个小学期间,一直榜上有名,且“大笑脸”数总是位居前一两名。我们心里肯定高兴,但从不去渲染这件事,就感觉这是常态,没什么值得提说。这样做,是担心她在和同学们的比较中会有优越感,怕她学会刻意去追求“大笑脸”,从而失去行为的自然与和谐。

与此同时,家里的“记功簿”还一直在增加内容,但没有一次是记录她考试成绩好。我们一直认为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对排名斤斤计较,其实都是对学习兴趣的消解。当孩子被大人引导着去关心分数、关心排名时,他就不会对学习本身有兴趣了。学校方面对成绩已有足够的渲染,如果家长再推波助澜,非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没有促进,反而起了反作用。

所以上小学期间记录的内容无非还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帮妈妈洗碗,洗得干净”,“二胡拉得好”,“学会了切土豆”等。到学期末,也记一下她总共在本学期得了些什么奖,这主要是作为备忘。此外还记一些她写的“诗”,很幼稚但有童心在里面。

她10岁上初一,住校,一周回一次家,开始不习惯,想家想得哭。她第二周回来说这周没哭,我就赶快给她记下“住校第二周就不哭了”。这一时期的“功绩”基本上都和她住校生活有关:“被子叠得整齐,受到老师表扬”,“自己洗衣服,洗得干净”等。这些是她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和成长。有一次她和我发生争执,辩论中我们情绪都有些不快。但她不是偏激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是能一边辩论一边思考,一旦认识到妈妈说得有道理,就中止辩驳,然后和妈妈一起理清思维。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也把这件事记到小本上,并奖一朵小红花。这让圆圆进一步明确,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驳倒对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已越来越有主见有个性了,她很快成熟起来,画小红花的奖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最主要的是圆圆个性、思想、学习等方面表现出稳定的良好状态,我们更注重的是和她的交流沟通。所以她上初中二年级以后,小本基本上就再没记什么,很自然地停下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