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水之于巧克力》1989年出版时曾风行一时,随后在西班牙、委内瑞拉、智利、阿根廷等国出版。迄今为止,该书已被译为40多种语言,销量逾500万册。1992年由阿方索 阿雷奥搬上银幕,在拉美国家上映时,观众空前踊跃,场场爆满。在电影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甚至创造了当时外语片最高的票房纪录。影片囊括了1992年墨西哥电影科学与艺术科学院Ariel电影奖所有奖项,并且荣膺包括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1993年)、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在内的十几项国际性大奖。影片的上映,使作家名声大振,购买原著的热潮随之掀起。在墨西哥,小说曾连续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两年之久。在阿根廷一国,小说曾连出9版。仅在美国,销量就超过了200万册,并荣膺1994年美国青年图书馆服务协会年度图书大奖(Winner of ALSA Best Books for Young Adults)。
小说出版后,迅速引起批评界和作家们的关注。墨西哥名作家古斯塔沃 赛因斯指出:“劳拉 埃斯基韦尔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标志着我们的文学在美国和世界所处的一个真正重要的时刻……这部小说使墨西哥作家赢得了任何一位美国、日本、德国及所有其他国家的作家一样高的地位。”另一位墨西哥名家卡洛斯 富恩特斯也指出:“我们应该意识到,劳拉 埃斯基韦尔为我们开辟了空间,因为从这部小说起,其他国家的读者更加热情地寻找和阅读墨西哥文学了。”墨西哥最重要的女作家艾莱娜 波尼亚托夫斯卡评论说:“在墨西哥文学的愁泉泪谷中,我从没有见到过像《恰似水之于巧克力》这样的作品……200多页的沉重书稿压在我的腿上,开始读时心情不快,但从第15页起,时间便迅速飞逝,读完时禁不住要祝贺她、吻她,想认识她了……”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以近代墨西哥民主革命(1910―1917)兵荒马乱的年代为背景、以佩德罗和蒂塔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的衰败史。寡妇家长艾莱娜独断专行,固守陈规陋习,以侍候她一辈子为借口不准三个女儿中的小女儿蒂塔出嫁。当蒂塔钟情的佩德罗上门求婚时,艾莱娜严词拒绝,但答应他可以和她的大女儿罗莎乌拉结婚。为了能接近蒂塔,佩德罗只好委曲求全,同意了这门婚事。在后来的日子里,佩德罗和蒂塔屡屡接触甚至亲近,以至发生了男女最亲密的关系。罗莎乌拉看在眼中,气在心里,多次和他们争吵,却无济于事,终于患病死去。母亲对蒂塔更是视为眼中钉,发现蒂塔一再违抗她的命令而大发雷霆,最后她被起义军击伤,不久后死去。佩德罗和蒂塔的婚姻障碍既已消失,有情人终于如愿结合。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二人尽情享受爱情的极度欢乐时,却被他们自身引燃的烈火焚为灰烬。故事委婉动人,结局令人慨叹。为了追求自由而纯真的爱情,付出的代价竟然如此沉重。
作者以令人信服的描述无情暴露和鞭笞了20世纪初墨西哥残存的扼杀人性的封建习俗,对不幸的年轻一代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时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墨西哥革命的缺憾及其为平民百姓带来的灾难。
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具有下面几个突出特点:
一、不同于一般的构建方式。作品最初以连载小说发表。全书共12章,分别以12个月份作为标题。每章均以一道菜的菜谱开篇。除了第六章介绍火柴的制作方法外,其他各章均介绍一种菜肴或糕点。每一章都从烹调的工序写起,然后很自然地转向故事情节。小说的大部分情节都与厨房、烹调和菜肴密切相关。佩德罗和蒂塔在厨房里亲近,罗莎乌拉在厨房里和蒂塔争吵,艾莱娜妈妈去厨房恐吓蒂塔,客人们吃了饭菜后呕吐成河,蒂塔烹调时弄出的声音激发了佩德罗的本能,如此等等。厨房是作品故事的主要源泉和中心。厨房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感,从厨房和烹制菜肴讲起的故事自然也会让人备感亲切。作者以这样的结构形式写小说,绝非偶然。正如前面所述,劳拉 埃斯基韦尔自幼在厨房里生活,不仅目睹母亲和外祖母做饭,而且自己也动手帮助母亲。是生活为她提供了创作素材和表现生活的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