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好宝宝行为举止篇(11)

嘿!宝贝儿,别这样! 作者:陈昕


11.爬高的感觉真好

孩子喜欢爬高,常常从桌子、假山、楼梯等高处往下跳,这种举动让很多父母为之担心。电视上也经常报道孩子因为爬高而摔伤、摔死的新闻,这就更加剧了父母的担忧。面对孩子的行为,父母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孩子还是往高处爬。”

“一旦大人不在身边,孩子摔伤了怎么办?”

“孩子从高处往下跳时,根本不看底下有什么东西,万一磕着了怎么办?”

……

孩子爬高给父母带来种种问题,许多父母对此头疼不已。

“宝宝在学会爬后就开始不安分了,在床上的时候会往厚厚的被子上爬,然后故意从上面滚下来;有时候把他放在沙发上,他还会爬上沙发的靠背,把他抱下来他还会再爬上去,真担心他会摔下来。学会走路后,宝宝又开始新一轮的挑战,常常搬着小凳往桌子上爬,或者站在床上够高处的开关。有一次因为没站稳,从床上摔了下来,哭了好半天,但事后照爬不误。宝宝现在还小,跟他讲大道理他也听不懂,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会不喜欢爬高。”一位妈妈对宝宝的爬高行为表示担心。

孩子为什么喜欢爬高呢?这与孩子的好奇心有关。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父母看来爬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但在孩子看来却无比新鲜、刺激。长期生活在低处,让孩子产生对高处的向往,他希望透过自己的感官来体会高处和低处的不同。所以,孩子出现爬高也是在所难免的事了。孩子爬高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有不同,父母要从各个角度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做好防范措施。

告诉孩子爬高的危险性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跟他讲道理没用。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孩子虽然听不懂父母在说什么,但是透过父母的表情、态度、语调,他还是可以理解父母的意思的。所以,父母要随时向孩子讲述爬高的危险,并及时制止他的行为,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减少爬高的次数,主动远离危险。

给孩子提供“享受高处”的机会

孩子向往高处,无非是想体会一下高处的滋味,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享受高处”的机会,例如,当孩子想探寻高处有什么时,父母可以把他抱起来,告诉他高处其实和低处没什么不同,孩子知道高处无趣后会渐渐打消爬高的念头;游乐园有很多游乐设施,当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后,父母可以领他坐旋转木马、荡秋千、跳蹦蹦床等,让孩子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体会高的乐趣。

做好防范措施

有时候,父母不能及时制止孩子爬高,为了防止孩子出现危险,父母要做好防范措施。例如,在孩子经常爬的物体周围铺上一些厚垫子,以免孩子摔伤;关好家里的门窗或安上防护网;把有助于孩子爬高的东西收起来,没有“帮手”他就爬不上去了。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高处时,父母可以用玩具、食物、小游戏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自主打消爬高的念头。

妞妞刚会爬时就特别喜欢爬高,家里的桌子、沙发靠背、窗台都是她爱爬的对象。因为爬高而摔伤的事情常常发生,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爬高的决心。妞妞现在四岁了,不仅没有改掉爬高的习惯,反而更热衷了,那劲头一点儿也不输给小男孩。妈妈为了让妞妞远离危险,想了一个办法。她在妞妞最喜欢的衣服上缝了厚厚的棉花包:手肘、膝盖、屁股。然后告诉妞妞:“既然妈妈讲的道理你不听,那就只好这样了。穿起来应该很难看,不过非常安全。这样,妈妈就可以不用担心你摔伤了。”妞妞一听说难看,就有些不情愿,可是其他的衣服她不喜欢,只好硬着头皮穿这些“怪衣服”了。没多久,妞妞哭丧着脸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大声嚷着要买新衣服:“小朋友们都笑我,我再也不穿这样的衣服了。”妈妈说:“如果你不再故意爬高,妈妈就帮你把衣服恢复原状。”最后,妞妞和妈妈达成协议:没有危险的地方可以爬,但是决不能故意上特别高的地方。此后,妞妞在妈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克制自己,再也不随便爬高了。

小乌龟和老鹰

小乌龟住在池塘边,它很羡慕在天上飞翔的鸟儿,总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学会飞。老鹰知道了小乌龟的想法,它不怀好意地对小乌龟说:“我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跟我学飞翔绝对没问题。”小乌龟兴奋极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鹰。

老鹰告诉小乌龟:“你需要爬上那块最高的岩石,然后从上面跳下来,找到飞翔的感觉就可以学习飞行了。”小乌龟听了老鹰的话,费了好大劲爬上了高大的岩石。它站在岩石上,放眼远眺:“真美呀!我就要学会飞了。”说完,它张开四肢,从高高的岩石上跳了下来。

小乌龟仰面朝天地落地了,它挣扎了好半天也没能翻过身来。这时,老鹰飞来了,小乌龟急忙求老鹰帮自己翻个身,谁知老鹰哈哈大笑着说道:“哼,你这只傻龟。我就是为了吃掉你才让你爬高的。你以为自己真的可以飞吗?真是白日做梦。”说完,老鹰叼起小乌龟向自己的巢穴飞去,小乌龟这时才发觉上当,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懂得爬高的危险,并学会自我控制。父母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爬高,以便锻炼他的平衡力和胆量,但是不可以放任他的行为。父母要为孩子的安全着想,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的行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