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2)

女人就是要升职 作者:(美)琳妮·刘易斯


第1项挑战 我要从目前的工作中寻找意义

你可曾有过如同我在那个周一早上般的感受?工作再怎么令人称羡、薪资再怎么优厚,每个人总会有提不起劲、事情忙不完、上一天班感觉度日如年的时候。在这些时候我们往往感到特别孤单。周围的每个人似乎都能应付自如,我们看起来好像也是如此,但是内心深处,其实会怀疑自己还能撑多久。我们找得到更符合理想与梦想的目标吗?这或许是大家最常提出的重要问题之一。

华理克(Rick Warren)的《标杆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是近代历史上最有人气的著作之一。事实上,在我写作的此时,此书已经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类文学精装书。这充分说明了美国人对自己在工作位置上的看法,也就是说,多数人仍觉得生命的真谛不只在于工作。

华理克著作的热销与巴尔拿研究集团(Barna Research Group)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不谋而合。研究指出,有半数的美国人“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与目的。”作家葛尼斯(Os Guinness)在他的著作《一生的圣召:追寻生命的意义与目标》(The Call:Finding and Fulfilling the Central Purpose of Your Life)中也对此表示认同。他解释道:“我们内心深处都在找寻与实现一个远远大于自我的目标,唯有这样的远大目标,能激励我们达到自己从来料想不到的高度。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目标是私人的而且是热切激昂的,也是探究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动力。”

如果要在职业生涯中探求丰富而深层的意义,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这个“为什么”的问题。对女性而言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内心的某个部分仿佛要求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是为了意义而生,我们的成功来自于推己及人与帮助他人,以及看着孩子长大、功成名就,并开始对这个世界发挥影响力。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想从工作中汲取这种更深层的意义谈何容易。某些人在人生初期就已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但这毕竟是少数。他们预见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自然而然打造出一条通往成功之路。这些人在20多岁或者更年轻的时候就达成目标,而这个年纪的我们,才刚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问着错误的问题,甚至根本还不明白问题所在。

多数人只是发现自己正走在某一条特定的路上,或者可能只是从事他人口中所谓的一项“职业”。但除了实质上的收入之外,这项职业似乎缺乏深刻的意义。我们可能都受过大学教育或职业训练,抑或像现在工作多年之后,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历练与头衔,只是让履历表更加漂亮而已。

这些资历不见得能与意义画上等号,不见得能完整地回答背后那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是这份工作?为什么与这些人共事?为什么此时此刻在此地承担这些责任?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工作?某个更好的工作?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解答,也许并非经常如此,但是不时就会浮现,比方说某个不顺心的日子,天气无比炎热,你又错过了地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