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要对其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什么是催眠术?
催眠术就像“电”一样,没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进行应用。它毫无疑问具有很大的力量。一般来说,“催眠状态”可以定义为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特点是潜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像平时那样,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催眠术则是人为触发这种精神状态的过程。这样看来,催眠术就可以理解为改变被催眠者的思想,使之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而非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过程。
对催眠术理论的了解和认识不仅可以让你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催眠师,也可以给你提供向观众进行讲解的素材。你的表演越具备知识性,就越能提升娱乐价值。
催眠状态的特点
注意力的绝对集中
按照《美国心理学月刊》发布的实验结果,人在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布范围会逐渐缩小,直至集中到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之内。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注意力分布可以用图 A来表示,注意力的集中方向就是曲线的峰值部位,同时也会注意到周边其他一些刺激内容。而图 B描述的则是催眠状态下的情况,注意力集中于单一的刺激类型,对其他刺激则毫无知觉。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就是注意力分布范围收缩的过程,而收缩的焦点则是催眠师的暗示内容。
注意力集中方向上的感官超敏现象
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方向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直觉都会比平时灵敏得多,这一现象称为“感官超敏”。与此同时,思想的逻辑性也会得到大大增强,可以进行极为准确的推理分析。人的思想在清醒状态与催眠状态之间的差异,就如同霰弹枪和狙击步枪在威力上的差异一般。
对潜意识神经活动和生理状态的人为控制
暗示可以改变被催眠者的脉搏、月经周期和产期,甚至可以使部分肢体进入僵直状态。
意识控制力的削弱和自主性的丧失
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放弃了大部分自主性,行为不再受自己的意识控制,而是受催眠师的暗示控制,前提是暗示内容不能与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倾向发生强烈的抵触。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被催眠者通常会抗拒暗示内容,或是直接从催眠状态下“惊醒”。
延迟暗示反应
对处于催眠状态下的人发出的暗示,可以在他们脱离催眠状态之后再发挥作用,前提是暗示内容不能与被催眠者的思想和道德倾向发生强烈抵触。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催眠方法,都需要提升被催眠者的感官知觉,控制他们的潜意识神经活动,从而让他们自动对暗示内容做出反应,包括脱离催眠状态之后的延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