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

铁血天使 作者:(美)霍克


格雷厄姆·格林① 曾写道:“我的《布赖顿硬糖》以侦探小说的架势开篇,也是按侦探小说的套路写的。如今我时常会想,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而我的迈克尔·弗拉多系列故事,最初同样亦是按照侦探小说的格局写的。虽然我不宜将该系列称做“柳成荫”的典范,但一系列故事发展下来,确实超出了我早先的构想。

该系列始自一九八四年。当时比尔·普罗齐尼因同马丁·格林伯格合编一本短篇侦探选集———《少数民族侦探》而向我约稿。针对“少数民族”这一主题,我想出来一大堆人物,甚至萌发过塑造一个爱斯基摩侦探的念头,最终决定设计出吉卜赛侦探的故事。就我所知道的来说,此前只有马丁·克鲁兹·史密斯的罗曼·格瑞系列里曾出现吉卜赛侦探,但该系列只出了两本,后继无力,?且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的事情了。那时的我完全忘了弗格斯·休谟一八九八年出版的《当铺里的夏甲》,那是有关伦敦一个吉卜赛典当行老板的短篇集。不过,正如米歇尔·丝莱恩向我指出的那样,该老板其实更像是一个职业的排忧解难者,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侦探”。

接着,我对吉卜赛人做了些调查研究,发现罗马尼亚的吉卜赛人不像他们的同胞那样终日漂泊不定。有些我不知道的原因使他们迁徙到某地定居。如此绝妙的背景,直如给我的主角量身定做一般。我因此遂把第一个故事的背景放到罗马尼亚,从未想过我的吉卜赛侦探系列可以洋?洒洒地铺陈出二十七个故事。为了让主人公的名字本土化,我决定让主角生于迈克尔国王统治末年(罗马尼亚人称之曰米哈王),名唤迈克尔·弗拉多。之所以使用“弗拉多”这个姓氏,是想让读者联想到罗马尼亚十五世纪的嗜血暴君———“穿刺公”弗拉德三世。①

该系列的首个故事名曰“红运当头的吉卜赛人”,自然被收进了《少数民族侦探》这一选集。随后,我联系了《埃勒里·奎因杂志》的主编埃里诺·苏利文,问她是否对吉卜赛侦探的系列故事感兴趣,她表示很对胃口,我便立即着手创作该系列的第二个故事。我的档案记录表明,我是一九八五四月十八日收到《少数民族侦探》样书的。《红运当头的吉卜赛人》也是这个系列里唯一没被《埃勒里·奎因杂志》发表的故事。而且记录显示,它还是我第一个被再版的故事。四天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二日那天,我收到了七月号的《埃勒里·奎因杂志》,上面印着该系列的第二个故事《胜券在握的吉卜赛人》。至此,我的吉卜赛侦探系列诞生了。

早期的欧洲,真可谓是“此处的黎明静悄悄”;但其格局很快就发生了大幅变动———柏林墙倒了、苏联解体了……时任罗马尼亚总统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因种族灭绝罪,和妻子被判枪决,执行日是一九八九年?圣诞节。然而,令我瞠目结舌的是,那个和我故事里的人物同名同姓的、被流放的罗马尼亚老国王迈克尔依旧活着。他虽然六十八岁了,却时时渴望着重返故乡。这些情节都被我写进了故事。而全欧洲对吉卜赛人愈演愈烈的迫害之举,亦成了我故事的一部分。无论是吉卜赛村庄被烧成灰烬,还是种族隔离政策竖起的高墙,都蕴有迈克尔·弗拉多的身影。这些情景都不是我设计这个人物时能预想到的,只能说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了。

而且,二十世纪晚期的欧洲历史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变动。我深信正是这些历史事件使得我的吉卜赛侦探系列故事变得更引?入胜,也更耐人寻味。本书收集的十五个短篇,都是在一九八五年至二○○○年间陆续面世的该系列故事。所涵盖的地域也包罗万象,既有发生在迈克尔·弗拉多老家罗马尼亚小村庄里的故事,也有他在莫斯科、希腊半岛及在英国的种种经历。在这些故事里,你还会结识到迈克尔的妻子———罗莎娜,以及他的好朋友———当时在罗马尼亚国民军任职的雪茄探长。当然,你也会见识到各种各样机敏的罪犯。

于本书末,读者可以看到以迈克尔·弗拉多为主角的所有故事的具体出处。再次感谢仙蒂·格林和道格·格林,是他们使这本精美的小书得以出版。还要谢我在埃勒里·奎因杂志的编辑珍妮特·哈钦斯,是她让迈克尔·弗拉多这个人物得以活灵活现地在读者心目中长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