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寓所之骤死(1)

寓所之骤死 作者:(英)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


01

爱德华·崔维斯静坐在一间昏暗的房内,心情愉快地向自己新近聘用的心理医生倾诉心声。这位心理医生是大约十五年前,从被敌军攻占的奥地利逃亡出来的,那段经历自是惊心动魄。

“对,医生,我刚刚年满十八,这次是偷偷地跑来见你的,因为我的外祖母总是坚持要和我一起来,而她会唠叨一大堆乏味无趣的琐碎蠢事……你问我的外祖母是谁?哦,她是马奇夫人,我的外祖父是理查德·马奇爵士。只是,您瞧,他们的女儿,也就是我母亲,是个私生女。当然了,我母亲和我父亲是经过正规的嫁娶程序的,因而……”

“尽管如此,你还是对你母亲是私生女的污点念念不忘,可怜的年轻人,是不是这样?”

“哦,上帝,确实如此,我就是难以忘记这一点,”爱德华答道,他从未意识到这个想法竟会对他发生深深的影响,“您瞧,接着还发生了件可怕的事,我父母在一次划船事故中双双溺死,我亲眼目击到惨剧发生……”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实话,因为事故发生的时候,小爱德华正忙着用沙子筑城堡玩。但在那天的晚些时候,好心的保姆给他画了张图,描述了事故的经过,还添油加醋地说,这样的遭遇足以让小孩子变得性格乖僻。于是,等到爱德华下次本该接受打屁股的惩罚时,他就用小手掩住脑门,声称自己的脑袋感觉不舒服。事情的发展令小爱德华又惊又喜,打屁股的惩罚被延期执行,而他本人则显然成了全家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他被带去见过多位神情严肃的叔叔,他们通常都带着浓重的颚音,总是说些令人舒心的话,譬如“不要过分要求他”、“要允许他自由发展”、“最好别逼这个孩子”等等。外祖母自那之后,就时常说说这些言语,而小爱德华自然而然就将这些言语当成了救生圈。无论何时,一旦他在幼稚园遇上了麻烦事,只要靠着这几句话就能万事大吉。靠着这些言语,爱德华在好几所预科学校里度过了几个不同寻常的学期,每次学期结束之后,那几所学校的校长都会用圆滑得体的措辞写来信柬,委婉地表明他们的学校或许太过鄙陋,无法教育好爱德华这样一个性格纤弱的孩子。及至后来,对爱德华这个可怜的小精神病患者来说,住宿在学校里成了件无法忍受的事情,甚至连他本人都分不清楚,自己的那些怪异的举动中,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装出来的。两年前,爱德华曾遭遇一次小事故,就算往轻里说,这次事故也大大加剧了他的病症中的臆想成分;而此时此刻,从这位新聘用的心理医生嘴里,他听到了令人欣喜的消息:他可能极易陷入无意识状态,医学上称为神游症、自动症。只有上天才明白这到底是……“医生,你是说,我可能会到处走来走去,做些事情,却不知自己在做些什么?”

“年轻人,这很有可能。”

“天啊!”爱德华往后一仰,失声叫道。

“你不该太快地抬起脑袋!这对你相当有害,也许会导致你丧失记忆。可能你会扔掉手里拿着的东西。所以,请万分小心,别太快地抬起脑袋!”

每当一个人走出昏暗的房间,踏上外面的街道,他便常常会有抬头望天的冲动。爱德华小心沿着街道前行,视线一直盯着地面,哪怕是走到一个电话亭前,塞入两便士的硬币,拨打表兄菲利普的电话号码之时,他的眼睛都始终没有离开地面。不过,这段危险的行程总算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你好,埃伦?是我,爱德华。你和菲利普是否准备今天去天鹅泊?我在伦敦呢,如果你们有这个计划的话,我想,你们能否在车里给我留个座位?”

在电话线的另一头,埃伦拿着电话听筒,思忖着爱德华的请求。“是这样的,乘客已经有我、菲利普和孩子———还有小孩必备的那些东西。爱德华,这些东西多得很,我们还答应了佩塔和克莱尔的搭车请求。”然而另一方面,到天鹅泊老宅的人越多,埃伦自己和菲利普、克莱尔之间的关系就越不容易紧张,所以她最后还是应承道:“爱德华,我不清楚该怎么腾出空间,但我琢磨着我们能办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