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京昔日夏景(2)

紫鲤鱼 作者:(日)冈本绮堂


走马灯

不知是否因为下水道打扫得彻底,或逐渐人烟稠密,最近任何地方都很少看到蚊子,但当时除了下町某部分,几乎到处可见驱蚊烟,走在窄巷里,两侧人家飘出来的驱蚊烟甚至会让路人呛到,烟中朦胧可见走马灯亮光,也可听到蟋蟀或纺织娘叫声,行路上一片夏天傍晚的氛围。

走马灯不像今日,当时彩色的很少,大抵是黑影画,似乎大津绘1或桃太郎、骸骨行列比较多。大部分商店都还使用垂吊的油灯,而在昏暗店头挂着黑影画走马灯,目的是一种凉气装饰。其他也有挖南瓜制成的走马灯或虫笼,这是商店手巧职人或小学徒的骄傲。

乘凉长凳

那时没有电车,也没汽车,马车和自行车也罕得通过,是不必交通管制的时代,所以日头一下山,大部分商店都习惯在店头摆出乘凉长凳。

乘凉长凳有长凳和板凳两种,乘凉长凳通常指板凳。板凳大大小小都有,普通是一张榻榻米大,四只脚可以折迭起来——简单说来,跟今日的细长饭桌类似——上面搁着团扇和烟草盆,有人盘坐上去,也有人只在一隅坐下。左邻右舍都聚集过来,有人下将棋,也有人聊天,到处可听到热闹笑声,留住往昔川柳所说的“乘凉长凳又开始讲星座论”的江户情绪。

而指望乘凉长凳的热闹,沿街说唱的义太夫或新内节,或模仿演员台词的人,以及唱祭文3的都会聚来。若有哪一家的乘凉长凳叫了那些艺人表演,近邻自不在话下,连路过行人也会聚集过来,该地便形成一种露天演艺会。

毛豆小贩和虫贩子

其他还有卖深川4名物花林糖5的小贩会来,卖卦签的会来,卖毛豆的会来。卖毛豆的通常是小孩或女人,笊篱内盛着盐水煮熟的毛豆,揽在腰侧叫卖着“毛豆呀毛豆”地来,那时代毛豆一捆才四钱或五钱,所以买个一两钱便相当够吃了。这些卖毛豆的,早上多出来卖纳豆或蘘荷嫩茎,在夏天早上煮饭时刻边叫卖着“蘘荷嫩茎,蘘荷嫩茎”。

蘘荷嫩茎姑且不论,但毛豆的叫卖声听起来格外寂寞,夏天傍晚逐渐入夜,家家户户正准备收拾乘凉长凳,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或背着婴儿的年轻主妇,捧着尚有剩余的笊篱?惫喊着“毛豆呀毛豆”地来。街上灯火逐渐稀疏,路上也降下夜露。这种夏天深夜的氛围,与傍晚的热闹相反,令当时我们这些少年也萌生一股淡淡哀愁。

夏夜不可欠缺的正是虫贩子,现今虽也有,但当时买虫的人比现今多,卖虫的也多。卖虫、卖风铃、卖初午鼓,这三种商人绝不会边叫卖边走,江户时代以来他们的特色即是以商品本身的声音代替叫卖声,但现今已不见卖初午鼓的了。卖风铃的也逐渐减少。而卖虫的在不久之后可能就成为画中人物了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