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革命:五大价值谁为先?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纯粹从企业发展而言,传统工业经济的竞争思维,已经使得全球企业的生态环境变得十分恶劣。企业与人一样,在恶劣环境的压迫下,也会扭曲、变形。近两年,中国流行一个词,叫“拧巴”,用以形容在商业竞争的残酷和社会浮躁的影响下,人们内心挣扎与纠结的状态。而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企业也呈现一种拧巴的状态。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企业,拧巴到员工接二连三地跳楼自杀;多次名列中国富豪榜的首富黄光裕,拧巴到被判要坐14年牢;受人尊敬的丰田由于扩张冲动,拧巴到近千万辆汽车刹车系统出现问题;生产牛奶的企业,拧巴到去超标添加三聚氰胺;制造药品的企业因为利益诱惑,拧巴到把药品当保健品销售,恨不得消费者拿药当饭吃。最荒唐的是,商学院教学案例中老师会教育学生说,一家世界级公司为了提高牙膏的销量,便把挤牙膏的出口扩大了一些,于是每一次刷牙就会多消耗一些牙膏,然后,这家公司的牙膏销量便增加了30%。这样的教学会培养出怎样的未来商业精英呢?就连那些如奢侈品品牌,也顾不上坚守了上百年贵族路线的矜持,极尽所能地把产品卖给广大平民。
总而言之,当供应过剩、需求短缺、狼多肉少之后,企业拧巴到只有竞争只看利润,还有多少企业去想什么创造价值、承担责任呢?人们更关注财富,关注企业规模。也许,全世界20年前还有几十家伟大公司。而到今天之后,我真的不知道这些伟大的公司会不会也因为拧巴而不再伟大。过度竞争与生态环境恶劣,大多数企业要么迷茫,要么疯狂,还有谁会关心价值与责任呢?就连媒体也难免在这种混沌中变得神智不清。国外一本有影响力的商业周刊,评选2009年亚洲商业领袖,一共三人,有两位当之无愧。但另外一位,则是三聚氰胺超标事件中犯有重大错误的中国一家乳制品企业的董事长。当选理由是他带领企业全力改变,为赢回消费者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作出了贡献。我觉得这让人啼笑皆非。最多是一个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典型罢了,怎么能够2008年还是罪人,而一年之后就成亚洲商业领袖了呢?媒体也疯狂啊!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前两年,全球理论界、企业界开始质疑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这是一次很耐人寻味的讨论。尽管这场讨论直到今天,也并未获得权威结论与共识。但这其实是给所有企业和全社会,留下了一道深刻和重大的思考题。出资人权益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一个涉及企业产权制度,一个涉及企业商业哲学。它们推动了工业经济百年的发展,也曾经被我们深信不疑,而如今却遇到了广泛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源于,奉行这种企业制度与商业哲学的企业正日渐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关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讨论尚未结束,近两年,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又在全球展开。这场讨论目前还在进行中。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讨论内容更多的还是围绕着财富处理、资源保护这样一些议题展开,还没有进入到企业为什么存在这种源头性的层面。尤其是,这种讨论不能成为政府、媒体、消费者对企业的一种问罪。这种把企业和社会进步对立起来的行为是无益的。它应该成为全社会(包括企业)共同来开展的自省与自我调整,社会责任不是企业单方面的问题。把企业家视做无良商人以达到仇富情绪的发泄,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危险的倒退。
近10年时间里,我们中国的各种机构,一直热衷于每年搞一些诸如最有价值企业评选之类的活动。年年都会冒出几家新的有价值企业,年年都会冒出几个新的企业家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台。一些企业家不知不觉地成为娱乐大众的人物。而竞争与浮躁,把我们压迫到也许连真正的企业价值到底应该是什么都没有想清楚。但是,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在喊,我们要做最有价值的企业。贝因美集团与这些企业一样,它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贝因美的企业愿景是要“打造伟大企业,追求成功人生”。并且,它认为,伟大企业应当有三大标准、五大价值。三大标准是:领导潮流、持续成长、永续经营。五大价值是:顾客价值、员工价值、合作伙伴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坦白说,最初看到这样的愿景时,贝因美给人一种人小志大的感觉。中国文化含蓄委婉,贝因美企业太小。但是,与某些企业的不同之处是,贝因美真的按照它对伟大企业的理解去行动,点点滴滴地积累。我猜想谢宏知道,贝因美在他自己作为领导人的这一辈子里,也许都难以走向伟大。因为,就像他所理解的永续经营那条标准,企业走向伟大需要时间。但这并不妨碍他去追求伟大,至少,他可以通过自己这一代人几十年的努力,使得贝因美集团多积累一些伟大的基因。而谢宏觉得,所谓基因其实是自己企业的商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