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久篇(10)

资本的雪球 作者:吕波


在2002年,杜邦又一次大转型,全力向以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综合科学进军。杜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认为随着世界经济走向生命科技时代,人们会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在这一时代潮流下,杜邦只有积极转型,才能不被新的时代潮流所淘汰。为此,杜邦全面向生物科技企业转型,将生物科技融入过去已经拥有的一些技术中去,通过杂交、嫁接,生产更多的既利于环保、又利于健康的新科学生活解决方案。换句话说,杜邦正以知识密集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并以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高的价值。杜邦的所作所为旨在引发一场新的科技与工业革命。

从以上的大转型可知,杜邦转型的方向是有自己的逻辑的,绝不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杜邦的发展逻辑取决于杜邦的崇高使命,就是把自己和时代的变化紧紧地捆在一起,200多年以来,从战争到和平,从和平到发展,从发展到腾飞,杜邦所做的正是依靠自己独特的前瞻性和预见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重复着这一简单的基本逻辑。

相比于杜邦,华源有自己的逻辑吗?其逻辑又是什么?

华源是在1996年底准备进军农机的。华源接触的第一家农机企业是山东潍坊拖拉机集团总公司(下称潍拖)。1996年12月,华源集团高层首次来到潍拖寻求合作。当时潍拖在全国大型国有企业中排名第297位,年营业额10亿元,所产小四轮拖拉机占全国市场30%的份额。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华源先后闪电般地考察了江苏、山东的五家农机厂之后,提出了联合组建股份公司谋求上市的计划。这显然更能吊起大家的胃口,大家都希望能成为新公司的发起人,从上市中受益。本来未在华源考察之列的山东拖拉机厂,听说要上市的消息后,也主动和华源联系。就这样,1997年5月,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山东潍坊华源拖拉机有限公司(下称华源潍拖),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华源集团以现金出资7 000万元,潍拖以净资产折合3 000万元出资,其中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外加评估价逾6 000万元的600亩土地。1997年8月,山东光明机器厂以净资产折合1 800万元出资,华源集团以现金4 200万元出资,组建了合资公司――山东华源光明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华源光明)。其他四家农机企业与华源合资重组的途径大致相同,各厂主要是以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折价入股,华源集团以现金出资。这样,华源农机产业链就迅速形成了。华源建立起的这一条农机产业链,包括了中小功率柴油机、拖拉机和农用车,呈纵向一体化的格局。华源对此信心十足,宣称要“打造中国农机的第一品牌,中国农机的航空母舰”。1998年6月,华源集团牵头发起成立了华源凯马,当月在上海交易所B股上市,华源集团持股36?74%,成为了第一大股东。华源集团亦因华源凯马的成功上市,在国内农机市场声名鹊起,其“重组+上市”的手笔开始广为外界称道。

但从1998年起,华源凯马的利润就开始逐年降低。这一情况,实际上源于华源在1996年进军农机行业时,缺少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就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当时的国内农机行业开始走向低谷,农村市场对拖拉机需求萎缩。更重要的变化是,在1996年前后,以山东时风集团为代表的农用三轮车企业迅速崛起,农用三轮车不仅速度比拖拉机快,价格也比当时2万多元一台的拖拉机便宜。因此,当时的低端市场主要由新兴的农用三轮车占据,高端市场由大马力拖拉机占据,而传统农机市场则逐年萎缩。华源旗下各农机企业大多以生产中小马力拖拉机为主,在这种形势下,刚刚诞生的农机航母面临着生存危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