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陈出新的大蒜文化

大蒜书 作者:黎霆


随着大蒜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它自然也会逐渐融入我们的文化。在欧洲文化中,大蒜就被认为可以击退吸血鬼,还可以抵御妒忌仙女的恐吓。在我国,当然也存在不少大蒜文化。

例如,随着大蒜逐渐深入古人的生活,文人们留下的咏蒜诗并不少见。宋人方回的《仲夏书事十首》中就有“山市冰难致,家园蒜自珍”这样的句子。同时,人们还用“蒜发”一词来描述花白头发,如清代黄遵宪的《番客篇》云:“中一蒜发叟,就我深浅商。”此外,从“蒜”的形状出发,古人把压帐子和帘幕的银质坠子也称为“蒜”,如银蒜、蒜押等,并留下了“幔绳金麦穗,钩帘银蒜条”、“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等诗词。

又如,“装蒜”作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体现了大蒜早已融入民间语言文化,而其由来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朝乾隆皇帝某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长得绿油油,便顺口称赞了一番。第二年的冬天,乾隆又去巡查,可这个时候青蒜还没长出来,这下可把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愁坏了。为了讨好皇帝,当地官吏想出了一个办法:派人把许多水仙移植到一起,远远望过去,水仙摇曳的叶子酷似青蒜,还多了几分婀娜之美。乾隆看后果然赞不绝口,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迁。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嘲讽为“装蒜”,与此相应的还有一句民间歇后语“水仙不开花——装蒜”。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蒜吃多了会使人视觉模糊,所以用“装蒜”一词来表示装糊涂。

再如,近年来大蒜及其他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网民之中开始流传“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一类的变造语,在表达对物价上涨的无奈和忧虑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幽默,可以算是网络时代的“新大蒜文化”。

现在,许多大蒜主产区还在有意识地培育大蒜文化。早在2001年4月26日,山东省金乡县就发起并承办了首届中国大蒜节,2003年,金乡又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大蒜节。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大蒜产区,金乡县还开发了大蒜文学、大蒜书画、大蒜舞蹈、大蒜美食及金乡大蒜王评比等文化项目。2010年4月,四川省郫县则举办了首届大蒜养生文化节,通过大蒜秀、大蒜养生宴、养生讲座等活动来宣传大蒜的养生价值。据主办方介绍,郫县大蒜养生节的创意来自于美国加州格来镇的大蒜节。

相信无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都一定会让我国的大蒜文化日益繁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