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地名,现特指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在万里长江 上建成的第一座大坝。
● 关联词:长江三峡 大江截流 蓄水通航
葛洲坝原是一座古城的遗址。据《水经注》记载:“江水出峡,东南流,泾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而“郭”与“葛”音又相近,便被人们称为“葛洲坝”。 长江出三峡峡谷后,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了葛洲坝和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则会在枯水季节断流。在此地修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横跨大江、葛洲坝、二江、西坝和三江。
据考古学家在葛洲坝下发掘的文物看,葛洲坝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了,而1980年代在这座古老的城址上修建起一个宏伟的现代水利工程。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高峡出平湖”,在葛洲坝成为了现实。
万里长江的三峡段,坡度陡,落差大,峡长谷深,不但水利资源丰富,又有优良的坝址,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理想地点。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1958年二三月间,周恩来在李富春、李先念的陪同下,从武汉溯江而上,视察了三峡,踏勘了三峡的两个坝区,之后便确定了长江的近期治理和远景规划。1970年冬,他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讨论了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问题。随后,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这一年12月30日,葛洲坝破土动工。
历经整整十年,1981年1月14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这是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这项工程最后于1988年完工。建成后的大坝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兴建,使水库水位增高二十多米,向上游回水一百多公里,形成蓄水巨大的人造湖,有效改善了三峡航道的航运能力,使货运量由400万吨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为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大坝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二号船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当游客乘轮船经过葛洲坝时,巨大的轮船通过大坝的水位调节,在转眼之间上升几十米,那种感觉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