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初识美利坚(1)

我的漫漫人生路 作者:蒋汉宇


 

第一节 陌生的城市

1982年9月6日,我们全家进入这座陌生的城市( SanFrancisco), 中文叫三藩市,我才知道苦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当时我们全家的财产只有四大包行李和两小包物品以及身上仅有剩下来的1000美元。祖母已预先给我们租下了一个房间,位于该市的中国城里,因为刚到美国,语言不通,日常生活很不方便,而中国城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中国人开设的各种事务所都设在这里,比如职业介绍所、移民事务所,甚至婚姻介绍所等,中式茶楼酒店、中式商店、中国人开的医院、中国瓜菜店和杂货店应有尽有,在这里就如生活在国内一样。

San Francisco ,是美国西海岸的一座较大的城市。1848年1月在北加州America River 的南岸,发现几块黄色金属,经过化验后证实是纯金,开始了加州的淘金热潮,人们由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连有资金的商人也加入淘金行列。他们聘请大量劳工,包括到海外招聘矿工,务求快人一步,挖掘更多的黄金。由于人口增加,城镇迅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国庞大的火车铁路工程亦大规模启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华人劳工也开始大量拥入了。由此这座城市便被称为旧金山。这是一座面向海洋的美丽城市,有“东跑西跑不如大埠”(指三藩市)之称,气候宜人,一年到头不冷也不热,全年晚上必须盖被子,我9月初来到这里,晚上盖薄薄的被子还被冻醒,这座城市还是华人聚居的地方呢!

我家租住的地方是由一座旧式旅馆改建而成的,有三层楼,每个房间租给一户家庭,各家庭人数不等,每层有20多户人家,因为价钱较便宜,中国新来的移民大都愿意租住在这里。我家住在三楼的一个房间,面积大约25平方米吧!我和弟弟睡一个两层的碌架床,我睡上层弟弟睡下层,爸妈的双人床与我的碌架床成直角,中间拉一块塑料布隔开。煮饭和炒菜都是在房间里,用电炉来解决。房子除了放床外,剩下的地方只能放一张一平方米的吃饭的桌子,这桌子同时也是我们兄弟俩做功课的地方。每层楼有两个公用洗澡房和厕所,每月的租金是240美元(现在已升至600美元),房东包水电费。我们的房间右边住了一个美国人,左边住了一家六口人——一对夫妻加四个小孩,小孩都与我弟弟差不多大,是从广东中山来的。在这座改装的大旅馆里,新移民家庭占90%,与我同龄的小孩估计有几十人,走进这座旅馆就如到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在房前的走廊里游戏,各家串门,一下子就混熟啦!去年我们还聚会过一次,不过大家都已走进社会,有些已成家立业,儿女成群了。

住进租的房间的第二天早上,在好心的中国房东的带领下,我们去三藩市社会安全局办理了工卡(工作时报税用的号码),也办理了绿卡,然后赶往市教育局为我和弟弟办理入学手续。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在大学以前全部免费的,而且早餐和午饭由学校免费提供。来教育局报名首先需要接受考试,尽管爸爸在国内每晚要我背诵和默写26个英文字母,但当我走进教育局的考试室时,在双语老师的测试问答题中,尽管数学能顺利完成,但语文全是英文句子,我无法应付。测试结果出来后,教育局还是把我们兄弟俩安排到中英双语学校,需要学习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后,看适应程度如何,然后再分配到普通的学校与美国小孩一起学习。我们兄弟俩被分到ChineseEducation Center ,这所中英双语学校离家不远,只有六七条街。9月份刚好赶上学校开课,在爸妈陪我们走了几个早上后,我和弟弟就可以手拉手自己上学了,路上的两个路口,过马路时都有举牌子拦车让我们先过去的员工,爸妈也就放心了。双语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是中国人,她们都很亲切。刚入学,老师就给我起了一个英文名——Jimmy,这个名字伴随我走完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到永远,永远……

第二节 爸妈找工作

我和弟弟踏上了美国新生活之路,爸爸和妈妈也为生存在拼搏,每天都为找工作而发愁,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寻工的门路仍未摸透,而且爸妈的英文程度低,也没有本地工作经验,因此找工作很难。当我和弟弟下午放学回家时,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也能感受到爸妈沉默之苦。白天去找工作,60美分坐巴士的钱也省下来,每天就靠两条腿走路,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坐车,妈妈说拿着地图走路找工作,既可以省钱又可以多熟悉点路。幸好我和弟弟用的文具都是学校免费发的,早餐和午饭也免费,只是晚饭需要回家吃,这样就给家中减轻了很多负担。

妈妈口袋里仅有的1000美元,付了头一个月的租金后,就不敢花钱了,只得省吃俭用。家里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菜,比如当时1美元3磅的鸡翅(现在涨价到1美元1磅了),1美元3磅的菠菜,29美分1磅的猪脚,等等。咸虾酱蒸肥猪肉是我们每天的主菜,但还好,当时上好的苗米才卖10美元50磅(一袋装),现在要卖20美元50磅了。看着爸妈每天奔跑寻工毫无着落,我和弟弟心中也很沉闷,也没心情和邻居家小孩玩游戏了,唯有闷闷地在家待着。一晃就一个月过去了,交房租的日子又到了!妈妈口袋里的钱也一天天在减少。我感觉到爸妈心都寒了!

突然有一天,我们兄弟俩回到家中,看到爸妈笑容满面,十分开心。我非常惊讶,赶忙问妈妈为什么如此高兴。妈妈笑着说,有间大衣厂老板,听妈妈说可以随时加班加点地工作,又可以随叫随到,甚至周日都能去上班,便愿意雇她。尽管妈妈还不会使用电动缝衣机,老板还是给机会让她学习,并且第二天便可上班。妈妈听后,高兴得要跳起来!出衣厂门口时,还错把厕所当出口了。在这同时,爸爸也靠他在广州夜校学的有限的英文,在政府的介工所里找到一份工作,是美国老板开设的地胶板加工厂,时薪是6美元,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做5天工。一下子全家沸腾了,都开心起来!

爸妈都开始上班了,每天早上,妈妈一早起床在房间里煮好饭菜,爸妈都要带饭去上班作为午餐,经常是把饭装在饭盒里,饭上放红烧鸡翅再放点菠菜在旁边,有时是南乳炖猪脚加点大白菜。我和弟弟起床后,自己赶忙洗漱,吃些妈妈多煮的饭菜,因为学校的早餐是美式的,一时还不习惯,午餐也很少有中国餐,大多是美国的薯条加汉堡包,还有墨西哥餐、南美餐,等等。因为不适应,吃完午餐后,肚子还总觉得空空的。因此回家后,看到有早上剩下来的饭菜,我们兄弟俩还争着抢来吃,有时还为此而打架呢,可怜啊!邻居告诉爸妈我们为争吃剩饭而打架,弄得爸爸赶忙去买了一箱方便面回来,我和弟弟放学回家可以用开水泡方便面了,兄弟俩再也不会争剩饭菜吃啦!

第三节 双语学校

我住进SanFrancisco不到一个月,对城市的布局已全清楚了,中国城就更熟悉了。中国城就像一格格豆腐,由直直的马路把它分割开,没有弯曲的道路,中国城面积不大,纵横大约八条马路吧!各式店铺都有,以杂货店最多,当时绝大多数都是广东人经营的,整座中国城差不多都讲广东台山话,因为广东台山人的祖先最早登上这块土地,当时流传一句话——“不懂台山话,打工都难打”。我住的“旅馆”里,大人小孩都操一口台山话,“骑马过海”这句粗口语到处都可听见,广州来的我,听得一头雾水,就连双语学校的女教师,讲的广东中文也带有台山口音。那时候,这地方能找个会讲普通话的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讲普通话的人还未能踏上这座城市啊!(现在已经随街可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