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热水效应:人心中有杆秤

这辈子多少生存规则毁了你 作者:侯清恒


有一杯温水,还有一杯冷水与一杯热水。如果先把手放进冷水里,再放进温水里,会觉得温水热;如果先把手放进热水里,再放进温水里,会觉得温水凉。还是那一杯温水,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这便是冷热水效应,又称对比认识效应。

形成这样的现象,是由于人们心中都存在一个参照物,只不过每个人的参照物并不相同,也不固定。心理发生变化,参照物也随之变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会受到参照物的影响。在日常人际交往时,要学会利用这种冷热水效应去获取对方的好评!

人生难免有事业上的滑坡,难免会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也难免对别人进行指责批评,此时如果处理不好,便会损害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倘若冷热水效应运用得巧妙,非但不会使自己的形象受损,反而能获得别人一致的好评。事业滑坡时,不妨先将可能会出现的最糟糕的结果婉转地告诉他人,以后哪怕失败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当你不小心使他人受到伤害时,试着诚恳地道歉,这样不但能够显示出你的诚意,而且能收到化干戈为玉帛之效果;当你有令人不快的言语要说时,不妨提前声明,这样便不会引发他人的厌恶感,而使他人能够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运用冷热水效应的这些举动,实际上就是先埋下几处“伏笔”,缩小对方心中的“秤砣”。

老李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工作,每个月销售的汽车都有30多辆,公司经理对他极为赏识。由于各种原因,老李估计到这个月只能售出10辆车。深谙人性的老李对经理说:“因为银根紧缩,市场萧条,我预估这个月最多只能卖出5辆车。”对于他的看法,经理点头表示赞同。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老李居然卖掉了12辆汽车,对于他的销售业绩,公司经理大为褒奖了一番。如果老李说这个月能卖出15辆或者事先什么都不说,结果只售出12辆,公司经理会是什么想法呢?他将强烈地觉得老李失败了,非但没有褒奖,反而只有指责。在这一案例中,老李提前将最糟糕的可能——最多销售5辆车向经理报告,缩小了经理心中的“秤砣”,而当月业绩出来之后,对老李的评价非但没有降低,反倒提高了。

蔡女士平日极少当众演讲,一次形势所迫,她必须面对许多学者与评论家进行演讲。她讲出如下的开场白:“我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家庭妇女,自然无法讲出精彩绝伦的话语,所以恳请诸位专家不要笑话我的发言……”她如此一说,缩小了听众心中的“秤砣”,很多开始怀疑她的人也都专心听她讲话。她完成自己简单朴实的演讲后,台下的学者和评论家们都非常满意,他们觉得她的演讲水平很高。蔡女土成功的演讲,赢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当一个人无法直接给别人端来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给他端一盆“冷水”,再给他端一盆“温水”,如此一来,这盆“温水”同样能够获得别人良好的评价。

运用冷热水效应促使别人同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鲁迅先生这一精辟论述,讲的便是运用冷热水效应来促使别人同意的事情。在提出“把房顶扒掉”后,再提出“墙壁上开个窗口”,对方心中的“秤砣”会变得很小,便会很顺利地答应。由此,我们可以用冷热水效应去劝说别人,假如你希望对方接受“一盆温水”,为了让他答应,可以先让他尝尝“冷水”的滋味,再端上“温水”,这样他便会欣然地接受。

严经理是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的经理,因为工作的需要,准备让分管市区的业务员小王到近郊区的分公司去工作。在与小王谈话时,严经理对小王说:“经公司研究,有新的重要工作需要你去做。你在两个地方中任选一个,一个是位于远郊区的分公司,另一个是位于近郊区的分公司。”尽管小王很不情愿离开已经非常熟悉的市区,可也只能在远郊区与近郊区当中挑选一个稍微好点的近郊区,而小王最终的选择正好符合公司事先的安排。并且,严经理并未多费什么口舌,小王也觉得选择的工作岗位比较理想,问题得以解决,双方皆大欢喜。在这一案例中,“远郊区”的出现,使得小王心中的“秤砣”缩小,进而顺利地使小王接受了去近郊区工作的任务。虽然严经理的这一做法给人以玩弄权术的感觉,然而他从大局出发,而且对小王本人负责,这一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老陈和老时是一家大型化工厂的谈判高手,只要这对黄金搭档出马,基本上没有什么业务谈不成,他们深受公司员工的尊重与信任。原来,他们二人在说服对方时特别擅长运用冷热水效应。通常,老陈总会提出特别苛刻的要求,使对方惊慌失措,一筹莫展。当对方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老时便出场了,他拿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实际这个方案才是他们的目标方案。面对这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方案,往往对方很愉快地在合同上签了字。即使有些条件不利于对方,对方也会觉得折中方案特别好,于是欣然接受。这确实是一种巧妙的谈判技巧,预定条件的苛刻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大大缩小,拿出那个折中的方案时对方才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这种谈判技巧,在经商谈判中能够发挥极大作用。

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总会在无意中进行互相比较。有些时候为了让别人接受一件事(温水),可以试着拿一件更加困难的事(冷水)作为反衬,出于趋利避害、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本能,对方会特别痛快地接受你希望他接受的事(温水)。

运用冷热水效应使对方高兴!

有位哲人见到一位生活困苦的朋友整日愁肠百结,一脸忧郁,便想出了一个使他快乐起来的办法。他跟他的朋友说:“你是否愿意远离你的妻子?是否愿意丢掉你的孩子?是否愿意拆掉你破旧的房子?”朋友统统回答“不”。哲人说:“是啊!你应当为你拥有默契的伴侣、可爱的孩子和温暖的小屋感到庆幸,觉得高兴才是!”从此,他朋友的眉梢间不再有愁苦,额头上不再有忧郁。在这个寓言式的故事中,哲人巧用冷热水效应,把朋友心中的“秤砣”缩小,从而让他对自己拮据的生活感到满意。一个人是否快乐,通常不是取决于客观条件的优劣,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情绪等。运用冷热水效应,能够让一个人从困难、挫折与不幸中挖掘出快乐。

有一次,一架即将着陆的民航客机上的乘客突然被告知,因为机场拥挤,没有办法降落,预估要推迟1个小时才能到达。顿时,抱怨之声充斥着机舱,时间在乘客们的煎熬中缓慢度过。几分钟之后,乘务员宣布,大约30分钟后飞机便能安全着陆,乘客们顿时如释重负。再过5分钟,广播宣布,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尽管晚了十几分钟,乘客们依然喜出望外,纷纷鼓掌欢庆。在这一事例中,机组人员在无意中应用了冷热水效应,先是使得乘客心中的“秤砣”变小,在飞机降落以后,对于晚点十几分钟这个问题,乘客们非但不厌烦,反而兴奋异常。

某工厂的夏厂长在慎重考虑之后,决定给最近聘用的技术员小宫12000元的年薪,尽管这个薪酬不是很高,可是夏厂长觉得小宫还是能够接受的,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如果问题处理不好,会对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造成影响。老成持重的夏厂长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跟小宫说:“考虑到咱们厂的实际情况,只能给你8000元的年薪。”稍微停顿后,夏厂长又说:“不过也不是不能考虑给你12000元年薪,你觉得怎么样?”小宫先听了“8000元”后,便有点儿不高兴,“秤砣”跟着缩小了,当听说“12000元”时,心里变得高兴起来,他很爽快地说:“厂长,我听您的。”夏厂长又说:“相对于厂里其他人员,12000元已经非常高了。实话跟你讲,我这个厂长对此也在犹豫,不过如果我们能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哪怕砸锅卖铁,这12000元钱我也要发到你的手上。”小宫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在这一案例中,夏厂长运用冷热水效应,让对方对并非很高的薪酬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心情愉快。

如果首先让对方尝到“冷水”的滋味,便会缩小他心中的“秤砣”,由此他获得“温水”时便会觉得高兴。在人际交往时,倘若使对方在关键时刻乃至平日里都开开心心,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呢?

综上所述,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冷热水效应使别人心中的“秤砣”变小,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可是倘若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大,便会出现副作用。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尽量避免出现这些副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