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钟都有傻瓜诞生。
当需要诊断财务病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很难做到直言不讳。他们告诉自己,不管人们在财务上表现得有多差,总是存在某些因素——偏好——使得一切合理化。
以一个中年高收入者杰克为例,他的妻子没有工作,他们有两个小孩。杰克有一辆顶级的雷克萨斯轿车、一艘漂亮的游艇,他还是一个著名乡村俱乐部的会员。但是,杰克事实上没有什么资产,只有一个没多少钱的退休账户及非常少的人寿保险。而且,杰克几乎没有什么储蓄,除非你认为还清经常性的高额信用卡账单是储蓄的话。
现在,你会说杰克是傻瓜,我们也说杰克是傻瓜,可是很多经济学家会本能地表示反对。他们会说杰克跟其他人一样理性,他只是有独特的偏好,导致了他年轻的时候挥霍而年老的时候挨饿。他们同时指出,根据他的偏好,强迫杰克多储蓄会减少而非提高他的财务福利。
提醒你一下,经济学家们总是有很好的理由为消费至上(更专业性的称谓是显示性偏好)辩护,无论该消费行为是多么怪异。因为承认人们拥有病态的偏好会使得经济学专业的地位下滑,而且特别会削弱一大批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的观点开始,他认为一个竞争经济能够自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这被称做“看不见的手”。
经济效率,最初被一位20世纪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累多?帕累托定义为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人变差的情况下使一些人变好。“自行实现”意味着政府不要干预经济。
但是如果人们不能判断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理解自己所作决策的含义的时候,“变好”和“变差”这些短语及经济效率的概念就开始失去意义。而且,放任主义的政府政策存在的理由开始变得不可靠。如果杰克危害的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而且也危害了他妻子和孩子的未来,恰恰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写的书叫《国穷论》而不是《国富论》,那么,经济学专业的出发点就会有所不同。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选择的价值及竞争市场能否满足这些选择上,这个专业不如更开放地承认经济疾病并开始寻求治疗方法。事实上,当涉及到个人需求时,这门科学是建立在假设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基本健康的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
幸运的是,医学采用了不同的思路。它不是把疾病简单地描述成健康出现的不正常症状的表现,而是把自己的使命定位在治疗疾病和阻止死亡。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医生告诉你得癌症是非常正常的,你的生理条件非常适合得癌症,癌症是细胞生长的十分特殊的表现,那么你肯定会赶快找一个新的医生。
当面对个人财务健康问题时,经济学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治疗师。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十分害怕戴上这个头衔。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不再害怕被称为治疗师。而且,经济学不再认为家庭是全部由理性经济人组成的,逐渐开始认为家庭中的成员即使在作出最简单的选择时也会经常犯错误。
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经济学方面的熏陶,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财务文盲
《国家地理》的一项调查经常被人们引用,调查说年龄在18~24岁的美国人中有11%在地图上找不到美国的位置,29%的人指不出太平洋的位置,58%的人对日本在哪里毫无头绪,69%的人找不到英格兰,85%的人找不到伊拉克。
这份调查针对的是美国的教育体系,但它也有助于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人一谈到财务问题就很迷茫。地理、历史和社会研究是每个人在学校里都会学习的学科,这些课程都会给你普及一些知识,培养你的一些意识,比如太平洋在哪里。但是,个人理财甚至都不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只有少数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在理财上无知的人会比不知道英格兰在哪儿的人多呢?即使个人理财真的进入学校课程表,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或者一门经济学的选修课。
对于一半没有继续读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接受正规财务教育的机会在他们离开高中学校的时候就结束了。另一半进入大学的也没有要求一定要学习经济学或金融学。不错,有些大学学生选修了这些课程,但是绝大多数没有。事实上,如果你把那些没有读大学的和那些读了大学但是没有学习过经济学或金融学的人数加总,大部分美国人在成人之前是没有接受过正规财务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