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孔子的教育故事

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陈清华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公认的世界最早的伟大教育家。他开了私学教育的先河,相传一生培养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从教育思想、理论到教育方法和治学精神,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孔子的生日定为他们的教师节,这表明世界对孔子在教育方面贡献的肯定和尊重。

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不管是鲁国人还是宋国人,一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并且收费低廉。

孔子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自己的儿子也不特殊。他曾用朋友的口气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夫?”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在教法上提倡师生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孔子重视言传身教。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师以下,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子路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要出国了,老师推行仁政理想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到那个时候,我想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仲由就是子路,子路一听,老师夸奖自己,高兴得手舞足蹈。孔子叹息说:“子路勇敢啊,比我勇敢,可是除了勇敢,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原来孔子在批评子路有勇无谋。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总是在聊天当中,说出弟子的缺点。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孔子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孔子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他批评子贡说,子贡,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除此之外,其他方面还不行。

孔子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忘记批评自己。他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我15岁就立志好好学习各种知识。17岁上,母亲去世。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我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一位老太太走来指点说:你父亲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防。多亏了老太太的指点。

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还在居丧的我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我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我只好退了回来,走了。我受的挫折太多了。改变无知,我只有发愤学习。在求知中,我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成为有点学问的人,在社会上有点小名气了。

我19岁结婚,20岁得了一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亲自来向我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为了纪念这桩事,我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号伯鱼。

我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孔子太渊博。我听见了,便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

我往日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可是我因此有了学会各种本领的工夫。我不是生来就知道那么多礼节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奋地去学习了。我勤奋地向周围每一个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孔子30岁这一年——公元前522年,执政20年以上的郑国大夫子产逝世了。子产是个君子,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学问家。子产十分博学,他也熟悉当时的诗歌。子产并且善于组织人才,使用人才,他善于向老百姓学习。

所以,子产死的时候,郑国人基本上都哭了。孔子听见这消息,也哭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