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低技术附加值消费品生产国,在土地、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越来越昂贵的沿海地区,继续靠廉价商品去开拓国际市场,如今北美和欧洲逐渐陷入衰退的短中期展望上,几乎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依靠大力开拓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市场,也只是权宜之计。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增加内需,在持续的基本建设上,再增加内部的消费。而中国经济发展能否进一步发展,就要看中国的低档品制造业是否可以转移到成本相对便宜的中西部,沿海地区是否能发展出中高档消费品来满足中国自己的市场。
如果以中国的东部大都市为中心,我们可以大致划分出这样几个都市圈:
一是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天津、大连和青岛在内的环渤海圈;二是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和宁波在内的大长江三角洲;三是以香港为中心,包括澳门、深圳、广州在内的珠江三角洲。这三个地区应该是中国在世界上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本钱所在。这些地区要做到两个方向的转变:
1发展高附加值、高资金积累型的新型工业。利用在科研和教育上的优势,发展新型的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化技术、纳米技术、电脑和人工智能等朝阳工业,并以北京、上海和香港为地区中心,发展出影响亚洲的金融贸易文化中心。
2发展以占据中国未来中高档消费市场为主的消费品牌工业。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从来都是世界高档消费品潮流的领导者和生产者,以中国人在吃喝玩乐上的高尚品位,应该能够创造出引领世界消费市场的衣食住行文化。
四十七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由中央政府牵头,但是具体的事务应该由地方的各级政府协调,讨论如何在税收和财政上给予支持。而中国的文化和娱乐界则需要在建立自己的文化风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中华文明的文化体系来看,北方的汉满蒙朝鲜文化区,可以建立以大连为窗口的时尚中心,发展出本土的文化产品。例如以满文化为基础的旗袍,可以在吴越文化的改进下,创造出影响全球的服装潮流。如果以北京的亚文化和艺术家的创意,建立起以文化为核心的高档消费品系列,不仅可以涵盖中国的北方,还可以辐射外蒙、俄罗斯远东的滨海地区、朝鲜、韩国和日本。
东南的吴越徽闽文化区,本身已经有很多精品,例如徽州的文房四宝的书法文化,宜兴的紫砂壶和闽浙徽的精品茶叶的茶文化,苏州的园林和盆景的园艺文化等,都可以通过上海这个经济中心而集其大成,发展出清雅细致的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系列。
而南方的岭南文化圈中,香港已经具有世界一流的研发、生产、包装和行销的水平。通过政府大力支持艺术家和本土文化,香港就非常有可能成为东方的一个时尚中心。
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抗中产生出来的消费型民族主义,可以在发展中国本土的中高档消费品产业中起到很大的助力。其实利用民间力量保护本土产业,在欧洲和美国从来都是家常便饭,中国人需要好好学习,而加以利用。这些年来美国民间不断有社会团体、企业和地方政府发起抵制中国产品的风潮,而欧盟不断地单方面破坏中欧之间的贸易协定,对中国产品设置各种各样的配额、关税或非关税的壁垒。中国的消费者也应该形成一些影响团体,以非政府的形式出面,对欧洲高档消费品进行阻击,借这些人在损害中国人民感情上的行为,发起不同规模的抵制行动来针对这些国家的商业品牌。而且,中国要大力支持中国的消费产品生产企业搞出本土的替代品牌,抢占自己的国内市场,而不是放任有好资质的企业去炒股赚快钱,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公然把本地重要商业地段划为只允许国外品牌入住的“高端商业‘租界’”的做法,要进行查处和惩罚。这些行动需要长期地跟进,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笔者建议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应该看到这个机会,向西方国家,甚至日本和韩国学习,捐一些资金给这些非政府、非赢利的中国消费者组织,以便长期地配合跟进。笔者希望大家明白,今天的国家之间,除了合作,还存在争斗。商场如战场,如何减少内斗,一致对外,是企业界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