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携手安踏共同成长(1)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作者:李元伟


2004~2005赛季的招商计划中,有一个鞋类和服装类合作伙伴的赞助类别。和以往的商务计划相比,这是当时调研小组的一个创新,也是一件颇具风险的事情。

以前,鞋类和服装类的赞助商是属于供应商级别的。除了CBA联赛开创的头两年由耐克统一向各个俱乐部球队提供装备,后来一直是各俱乐部自行寻找装备赞助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对有实力的球队,如八一、广东、?苏、辽宁等队,供应商纷纷开出优惠条件,抢着签约,而后几名的球队则无人问津,使他们十分难堪,有时拖到最后需要篮协出面帮忙解决运动装备问题。这不仅给这些球队低人一等的感觉,而且也不利于形成联赛大家庭的氛围。

1999年,曾经有10家俱乐部想联合在一起共同寻求装备赞助,但这一举动损害了耐克公司的利益。于是,耐克给八一、北京两家俱乐部开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导致这两家俱乐部单方面退出联合行动,使俱乐部联合寻求装备赞助的计划流产。这件事也许在CBA的历程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各方的表现却是耐人寻味的。

在与各体育用品厂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调研组正是在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体育用品市场情况后,提出了设置一个鞋类和服装类合作伙伴赞助类别的方案,由一家赞助商统一向14个联赛参赛队伍提供所有装备。当时我们是希望耐克、阿迪达斯或者李宁公司能够进入。

我记得,招商会之后,耐克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曾经告诉我,他认为不可能有装备企业愿意做这样的赞助。他还坦白地表示,尽管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公司是竞争对手,但他们私下还是有信息沟通的。他认为没人会做这件事,篮协的想法肯定会泡汤。

为了争取这些大的品牌公司加入,刘玉民曾带着调研组的人拜访李宁公司位于北京新世界的总部,还专程赶赴上海找到阿迪达斯总部,宣讲我们新赛季的计划和构想,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但结果正如李彤所言,他们均无意参与,认为投入很大,效果也未必好。

那年的招商工作难度很大,新赛季的构想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商家对于我们的计划普遍抱着观望和将信将疑的态度,不轻易进入,装备赞助方面的事情始终没有落实。当时我们都觉得没啥希望了,整体形势十分严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