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厉以宁:就业问题制约中国经济发展(1)

中国经济大预测 作者:网易财经中心


(本演讲原题为:金融危机后金融体制的反思)就业问题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

就业在中国今后较长时间内始终是重要的问题,如果就业解决不了,社会不会稳定,内需不会扩大,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会受到阻碍,什么改革都难以进行下去。中国就业压力大,究竟是什么原因?据分析,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体制上的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11月份,我在欧洲访问,欧洲的经济学家在座谈会中问我一个问题:“在我们西欧国家,年增长率只要达到2%~3%,我们的就业就不会出大问题,你们11月份GDP的增长率降到了百分之六点几,你们就慌了,就业问题就突出了,我们不能理解啊。6%的增长率在我们这里是非常好的增长率啊。”

我回答时说,两方面的国情是不一样的,你们的工业化进行了200多年,农村劳动力都释放完了,现在你们的城乡社会保障是一样的,农民有家庭农场,有房子在农村,有土地,生活很舒服,他们不会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到城里打工的是他爷爷、曾祖父的事情。

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现在是城乡二元体制,中国现在的农村人口还占到55%,有大量的农民要出来,而且现在的农民是新生代农民工,和老的农民不一样的。

20世纪80年代出来的这批农民是壮汉,有力气的,在外干活要寄钱回家,在农村盖房子、讨老婆、生儿育女,他的根在农村。今天新生代的农民工就不一样了,他离开农村就绝不想再回农村去,我的待遇为什么跟城里人的待遇不一样?这么多年在城里打工,还是“农民工”,我孩子不能在城里上学,他心中是不服的,不仅为了收入,他还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是一个改革的问题,只有在计划经济下才会把农村城市分开来,农村户口就一辈子待在农村吧。

后来改革开放了,政策有所松动,农民工可以进城,但仍然是“农民工”,他的职业改变了,是工人,但身份没有改变。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存在了,所以这是体制上的原因。农民工不断地出来,这就形成了中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从体制来分析就是这样的。

第二,从结构方面来分析。主要是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在发达国家,比如刚才我讲到在西欧考察,他们的第三产业一般都占到70%以上,我们只有40%左右,主要靠第二产业吸引人,而第二产业靠什么来吸引就业呢?新建企业。新建企业能够有多少?而且新建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他们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第三产业太少,在这种情况下,所以我们的就业压力就大了。

第三,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也包含了技术本身在进步过程、产业在重组过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选择,而且不会像过去那样大量吸收劳动力,技术比重不断提高,假如不能另开门路,人到哪里去呢?

由此可见,中国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必然的。该怎么办?

第一,要深化改革体制。深化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方面,首先必须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允许民营经济进去的门槛不能再提高,不能限制民营经济进去。

还有,在发展中,很多问题都要解决,非国有经济需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税收也要适当照顾,这样想一想,假定我们把政策调整一下变得更宜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国几千万个个体工商户,每个个体工商户增加一到两个帮手或学徒,全国一下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只要我们让中小企业的待遇好一点、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得好一点,一个中小企业增加三到五个人,这样就能吸收上亿劳动力啊。

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考虑,这些改革是当前最重要的改革。

第二,要推进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户口问题应该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