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月星辰(5)

失踪的上清寺 作者:罗渝


攀着黄桷树和岩壁,回到南天门时,惊魂未定的潘天棒在向小敏夸张地描述那条死蛇,我悄悄地向老曾点了一下头。

老曾埋怨我们:“我做蛇汤最拿手了,怎么不把死蛇拿出来看看?”但谁也不敢再下去了。

什么也没有找到,但天棒却很有成就感,非要带小敏参观山顶新修的玉皇殿。我和老曾借口累了不想走,在南天门等待。仔细讲完洞里见到的一切,我拿出洞里取得的那一卷纸来,打开来是两张,都是陈旧得发黄,可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我递给老曾:“你认为这个会不会是线索?又是谁留下的?”

老曾接过仔细看:“有人可能在暗中帮我们,这张纸多半又是需要显影的,不然啥子人会塞两张空白的纸在那个石缝里面?这两张纸只是微微有点湿润,放进去的时间一定很短,那个人一定没有走远!”说完,老曾四处张望。

但是,南天门周围以及下到慈航殿的陡坡上,却一个人影也没有。

是什么样的人在悄悄给我们提供线索?是什么人打死了那条大蛇?他的目的是什么?

老曾打断了我的思路:“你说那个支洞被水淹掉了,说不定这纸上会告诉我们啷个进去,一会回我家,研究一下这张纸,这个古洞一定有很不简单的东西。”

我问:“你认为这个洞里面藏的是哪家的宝藏?”

老曾沉呤道:“‘洞藏墨宝唐宋时,庙满香火云如烟’。如果藏的是唐宋墨宝,也许是当年香火旺的时候,文人墨客为老君洞题的吧。”

“古时候重庆这个地方偏远,会有什么样的大文人和画家来过呢?”我问老曾。

如果不是唐宋时期的名人,就算找到墨宝,也不见得有价值。

“嘿嘿,你还不晓得哈,有很多大才子来过重庆的。唐朝时,李白写‘思君不见下渝州’,宋朝时,苏东坡和黄庭坚也在洪崖洞题过诗,只是后来被破坏了。”老曾一个个地数起到过重庆的文人来。

我没有听进去,因为我突然想到一个念头。一把抓起老曾的数码相机,我打开那个在下面拍的洞口相片,仔细放大每个细节,老曾诧异地看着我。

一个个细节和老曾所说的历史串连起来,在我眼前不断放大,我激动万分:“老曾,我知道了,这里藏着的宝藏来历不凡!”

[二十四]

我滔滔不绝地向老曾抛出我的一连串问题。

第一个,是牛的问题:

照片中,青牛头像面向着长江对岸的重庆渝中区,那是重庆古城所在地。为什么要让这头牛看着那个方向?按道教的习惯,雕塑的青牛身上,应该坐着老君,但这头牛的主人却不在,能不能理解成这头牛在等他的主人?

古代君王也称君,没有老君的牛,难道意指没有君王的臣?等待老君的牛,能否理解成等待君王的臣?

第二个,是洞上题字的问题:

洞口顶上“日月星辰”四个字非常奇怪,一般道家修行的洞,都直接写洞名,这四个字有什么特殊寓意?“日月”为明,“星”指零落,“辰”与“臣”谐音,“日月星辰”会不会暗指明朝飘泊无依的臣子?

第三个,是宝藏用途的问题:

我们都相信这批藏宝图是孔二小姐委托徐中齐派人寻找的,能让孔二小姐看得上的宝藏岂能是一般的东西?古洞藏宝,如果价值不菲,出家道人藏大量珍宝来做什么?他想交给什么样的主人?如果是一个明朝的大臣,收齐了大量宝藏,又出家在这里看护,他在重庆等待哪个君王?

“重庆历史上,只有一个明朝皇帝与重庆关系密切,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来复国,那就是建文帝!这批财宝是帮助建文帝复国的资产!”我下了一个惊天大结论。

老曾一拍大腿:“厉害啊,这么多年,我也在想这个洞的来历,你的思路很有一套!”

我得意地补充:“建文帝出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悬案,他在重庆到处留下痕迹,却不能成为历史学家认可的证据,我们不仅能挖出一批无价珍宝,而且还能为中国历史补上一页,这可能就是小敏爷爷用玉经换的至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