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初捻霜纨生怅望㈡(1)

荷殇:半面妆 作者:苏凌素心


初来乍到,萧绎忙于军政事物,所以内务之事便由我多分担了些。此刻,我顿悟这层韬光隐晦的道理,便想说与他知道。

“殿下呢?”

“禀王妃,殿下正在和几位大人商量军务……”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如今他要管理的事物不仅仅是和几个侍读所谈的诗词歌赋了,他现在是统领一方的藩王。前任荆州刺史是他的皇叔鄱阳王萧恢,因长久病重,无法亲自打理藩务。这也是父皇一直未让萧绎就藩的真正原因。不久之前,鄱阳王萧恢忽然薨了,这才算给了萧绎一个就藩的名正言顺的理由。

也罢,为今之计只能暂时去传袁兰芝,来商量一下如何做贵嫔的法事。我忽然间转念一想,贵嫔于袁兰芝好歹也有知遇之恩,此刻,恐怕袁兰芝悲恸过度,无法自持,还是我亲自走一遭。

冰儿、明珠照例相随,转过一道水榭,经过一个四角方亭,在西北方向,有一道弯月拱门。门那边,便是她的住处。她自己说要修心理佛,特别选了这个清幽之地。

在穿过拱门的一刹那,面前忽然横撞过来一人。

在相撞的那时,我感到眼前一阵恍惚。只听“啊”的一声,哗啦啦地一片响声,地上凌乱地堆满了经书。

眼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眉清目秀的年轻僧人,两道剑眉之下的眼睛,禁不住闪过一阵恐慌。

“大胆!走路不看前方么?竟然冲撞了王妃……”冰儿怒斥。

年轻僧人抬头看了我一眼,怔了!

“哪里来的色僧,竟然如此不懂规矩!”冰儿上前一步,欲要拉他到一旁。

“慢——”我挥手,制止了冰儿。

“你是什么人?为何来此?”我从年轻僧人眼睛里看到他无法掩饰住的惊艳,心里暗自一笑。长日吃斋念佛,无法享受人世间的乐趣,真是可怜!

“快回王妃的话?不长眼睛的东西,你面前是大梁湘东王正妃,怎能容你如此唐突?”冰儿气愤不已。

年轻僧人浑身激灵了一下,连忙收住诧异的眼神,起身行礼。

“王妃安好!小僧乃瑶光寺主持之弟子……奉师傅之命为袁王妃送经书的……”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的神色,而且应答得如此周全。

哦?我不禁眉头一松,看来袁兰芝果然念及贵嫔平素之恩,已经在自行追悼了。

“既是来送经书的,为何又抱走这么多?”我看着满地的经书,有些不懂了。

“王妃容禀,因夏王妃看到小僧抄写的经书字体圆美,便让小僧再去抄几部……”

原来如此,我心下释然,让明珠拣了一本看过去。果然,是父皇和太子亲自重新编写分类的《金刚经》。看来,袁兰芝真的是一心向佛了,此行山高水长,路途遥远,竟然带了这么多经书过来。而我却恰恰相反,自从那次宫廷听法以后,就再也不抄了,何况此时没有贵嫔和婆母的管束,便全部搁置了。

“好了,你去吧。待有空,本宫也看看你的字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我略一沉吟,低声问道。

“禀王妃,小僧法名智远……”

我点头一笑,轻身一转,向里边走去。

冰儿瞪了智远一眼,和明珠随我身后向内而去。恍然间,觉得后边似乎仍有一道眷恋的目光轻轻地锁住了清晨那淡淡的薄雾……

虽已是初冬,可是袁兰芝的院落里,没有一丝萧索的寒气,小径两旁的碎花已经凋零,一排葱桑的绿竹虽然有些枯黄,已经暗淡的翠衣却依然笔挺而瞩目。

“冰儿,明珠,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个和尚的名字曾经在哪里听到过?”脑海中似乎有什么一闪,有一片清楚的记忆正慢慢地拨开渐渐弥漫开来的雾气……

“哈哈哈……”一阵熟悉的笑声,我胸中一窒,是他!他居然在这里!

我渐渐收拢的笑容正慢慢地被一阵阴戾之气代替。

如此这般谈论军政么?风花雪月中也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么?真是天生的风流种子!

但愿君心似我心

江城子 题半面妆

兰泽芳草入君眸。

凤台楼,几重丘。

莲蕊半面,何处惹情愁。

深锁长门消残梦,寻知已,谁空守。

离宫更漏数春秋。

繁华舟,一夕休。

霜封锦容,鸳瓦下难留。

眇目离肠和恨泪,朝暮尽,水东流。

夜已凉,为谁梳个半面妆?我打开播放器,专挑了这首《半面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