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辛格虚惊一场(3)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9-13事件之后 作者:陈扬勇


听到这里,基辛格不好意思地笑了。同时也为周恩来的演说艺术叹服。

周恩来还说:拿我来说,我虽然从未到过美国,但我认识不少美国朋友,美国对我来说也不是不熟悉的。很明显,我们两国的社会制度是不同的,而且我们各自的世界观—基辛格博士喜欢用“哲学”这个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找到共同点。现在尼克松总统要亲自到北京来讨论,而基辛格博士就是他的先行人员,我们希望这些讨论取得积极的成果。我们两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虽远隔太平洋,但友谊把我们两国人民连接在一起。

周恩来这番祝酒词不是一个正式的发言,完全是即兴的。正因为如此,它才比正式的有稿子的发言更加贴近周恩来的风格。这些话非常诚恳、贴切,富有人情味,完全没有政治空谈和空洞的外交辞令。基辛格一行很为钦佩,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宴会快要结束时,周恩来潇洒地端着酒杯,特地绕宴会厅一周,同每位客人,包括秘书、警卫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碰杯。这又一次显示了周恩来那特有的品格和魅力。

至此,基辛格等人刚下飞机时受到的冷遇感早已烟消云散。这也就奠定了这次整个访问期间热诚友好、礼貌周到的基调。这种基调对促进双方顺利达成协议以及双方信任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无怪乎有人说周恩来是一个高超的乐师,他总是善于在复杂的协奏中定下适当的基调。

在此次基辛格为期7天的访华期间,周恩来同基辛格举行了10次会谈,共23小时40分。双方除了讨论了尼克松访华日期、会谈方式、通讯联络等问题之外,还着重就台湾、印度、朝鲜、日本、南亚次大陆等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总的来说,会谈的气氛是轻松缓和的,进展也较顺利。

会谈一开始,为活跃气氛,周恩来针对基辛格来华初次会谈时念稿子的窘态,风趣地说:“按照惯例,我还是请你先说。我准备听你讲写出来的这么一大堆材料。”

基辛格自谦地说:“当时我自己感到很惭愧,很别扭……”

未等基辛格说完,周恩来就摇了摇手制止说:“不,不,你头一次来嘛,必须要有一个准备好的看法嘛!”

基辛格钦佩地说;“总理没笔记讲话,比我有笔记讲话更流畅。”

周恩来客气地笑了笑:“不见得,不要夸奖喽。”

接着,基辛格提出尼克松访华日期在1972年2月21日或3月16日均可。周恩来选定了2月21日。

在以后的几天中,双方就台湾、印度支那、朝鲜、日本、南亚次大陆等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周恩来在谈到每一问题时,都是从历史谈到现在,全面阐明了中方的态度和立场,头头是道,明明白白。对此,基辛格十分佩服。他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感叹道:“我很欣赏周恩来杰出的品格。他对事物了解之详细是惊人的。

许多领导人利用细节来回避问题的复杂性,但周恩来有一种特别卓越的才能,他能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是一个为信仰而献身的理论家,他运用他的信仰支持他度过了几十年的斗争生涯,并把他那热情的性格锤炼成为一个我所遇见的最敏锐而又能对现实冷静估价的人物之一。”

会谈中,最富戏剧性的要算讨论尼克松访华的中美联合公报了。

基辛格来华之前,早已准备了一份经过尼克松审阅和批准的中美联合公报草案。

这个草案包括访问情况、两国关系的一般原则、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台湾问题等四个部分,是按国际惯例的老一套起草的,长约3000字。其中,强调了一些含糊其辞的共同点,而用一些陈词滥调掩盖着双方的分歧,并在台湾问题上有意回避不谈美国撤军问题,反而要中方承诺只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这个公报草案是基辛格和他的助手们绞尽脑汁搞出来的,他们自己非常得意自己的“杰作”。10月22日下午会谈时他们提出了这一草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