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等式生活(22)

一个人的生活 作者:童仝


第二天,老向就和向夫人把东西搬了过来。反正早晚都要过来,还不如早点呢。老向夫妇很精心地把房间布置了一番,那小小的空间里显得温馨极了。老向终于有了一个不回家住、不见儿媳的正当理由。向夫人也时常借看望老向的机会来到这里。

向北京对父亲去西山别墅工作的事,从起初的反对到后来的认同。尤其老向不停地把单位发的东西往家里带时,向北京和夏虹的心情一样,充满了感激与喜悦。老头儿挣钱,为了什么?到后来还不是归了他们。有这样一个能挣钱的老头儿,总比拖一个生病在床需要人民币的老头儿好吧。

向北京推销饮料和夏虹推销房子一样,虽然等待把他折磨得疲惫不堪,但平时零零星星的收获也让他们有了足够的信心。向北京每天坐着公车跑客户的时候,总是学会想象自己有钱的时候来鼓励自己。他一天跑10家,不可能10家都没有结果吧。就算这10家都没有结果,但他也跑出了经验,摸出了窍门。慢慢地,向北京的手机里有了一大串的联络名单;慢慢地,向北京开始像以前那样出入娱乐场所;慢慢地,向北京的肚子装满了各种啤酒。

有一天,向北京跑了很久的一个客户,终于被向北京的热情向北京的饮料和金钱感动,大笔一挥签了供货合同。数目不多,但也挺高兴的,积沙成塔嘛。

夏虹拿着计算器,一边听向北京描述一边啪啪地摁着。向北京的状态不错,她也没闲着。上半年大单没来,小单也来了不少。她又利用工作之便,增加了租房的业务。北京的外来人口过多,找房子和出租房子的人像走马灯一样。夏虹在跑业务的时候,有个老太太要出租自己的一室一厅,夏虹把信息贴进去,马上有人租了下来。一室一厅,什么也没有的空房子竟然租得了1 300元的价格。按照规定,夏虹得到300块钱的中介费。夏虹感激的心态还没有消失,就从内行中知道了,像这样的房子,要双方通吃,还有的要收一个月的租金。夏虹跑来跑去,发现这租房子的业务竟然比卖房子好做,虽然这钱不多,但属于细水长流。夏虹打算好了,假若租房的业务跑熟了,自己就踢开老板单干。

向洋看出父母比以前有钱了,所以也敢把自己的要求提出来了。向洋在晚饭后很明确地向父母宣布,他准备学古筝。向洋学古筝的想法由来已久,他之所以没说,是因为家里一连串的事情让他没有机会可说。向洋是一个特别会看眼色的孩子,他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事情。

向北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夏虹却不愿意,不仅是因为钱,而是她觉得古筝都是女孩子弹的玩意。向洋要学也应该学钢琴,学小提琴,哪怕学个二胡也比古筝强。夏虹寄予向洋的希望并不比老向夫妇少多少,她像一个无头苍蝇在报纸电视上寻找改变儿子命运的机会。比如她知道某个当红的演员,父母也是普通工人,她就萌生了把儿子培养成演员的念头。比如她知道某位钢琴王子,也是三练秋冬九练酷暑终于成名时,她又想着把儿子培养成钢琴王子。做不了肖邦,做个李云迪嘛。

向洋相貌虽然继承了父亲的优势,但因为身材过胖的原因,根本找不到父亲年轻时的帅气和挺拔。向洋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孩子,喜欢随波逐流,看人家孩子画出了苹果,他也得拿起画笔,还没等苹果画出来,向洋早就兴趣不在了。

关于孩子的培养问题,他们曾经认真地商讨过。因为意见不同,孩子又小,他们就把这事给放在那儿了。夏虹不允许向洋学古筝,老向夫妇却表现得非常支持。不过这支持可不能嘴上说说,是需要金钱支持的。一台普通的古筝加上培训费已不是一两千就可以解决的。老向因为有了工作,这点钱就算不了什么了。更何况,可以利用给向洋买古筝的机会缓和一下关系。不管怎么说,血浓于水嘛。

老向夫妇怀着喜悦、和好的心情在没和向北京夫妇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回来了。要是夏虹知道他们回来,拼上命也得把家里收拾一番。向夫人刚去西山别墅的时候,夏虹对于婆婆的归来把握不准,每次都要在任性之后回归原位,以便落得向夫人数落。后来,夏虹慢慢地掌握了向夫人的行动的日期,在算准她不回来的日子就任意挥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