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摘下玫瑰色的眼镜(1)

应该读点经济学: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作者:常青


“经济学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满足,以最小厌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经济学家眼中的幸福)

本章导读:

两个小偷光顾了你家,其中一个小偷偷走了你的100元钱,而另一个只是拿走了你最珍贵的相册,哪个小偷更可恨呢?一副普通的治疗冻伤的药方竟然能够换得加官进爵,这其中埋藏着什么秘密呢?水比钻石有用的多,离开钻石人们只会觉得不可惜,可离开了水人们将很快死去,而为什么钻石比水卖得贵呢?

为了回答这些有趣的问题,这一章我们将从幸福、效用、理性这些哲学家建立的命题开始,为你揭开经济学的幸福之谜。

“为自己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是任何合乎理性的行动之目的。”

——杰里米?边沁

钱,能买到幸福吗?

你有没有想过,金钱这个东西,完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在动物界根本找不到类似的东西。

在动物学家看来,对金钱的追求并非起源于生物本性的需要。

我们总会因为钱而疯狂和激动,那么,钱真的能买到幸福吗?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试验,让人们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做出选择:A:居住200平米的豪宅,但上下班要在拥挤的交通中花费1小时;B:居住100平米但上下班只要15分钟。

弗兰克发现,大多数人认为A更加不幸,因为即便经过长期适应,人们还是会觉得交通压力难以忍受,并且研究数据表明,长期交通压力会抑制免疫功能,从而缩减寿命。

弗兰克在另一项实验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让人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做出选择:A:居住200平米但每天忙碌没有时间锻炼身体;B:居住100平米但每天有45分钟锻炼时间。

多数参加试验的人起初选择了A,但后来则倾向于认为B更加幸福,锻炼会使身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会增进幸福感。

由此,罗伯特?弗兰克提出了“平行世界理论”。

最初,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会迅速增加,越有钱越幸福;然而存在某一个点,当收入超过这个点时,幸福感并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出现减少的情况。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对市民幸福感调查的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时,幸福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迅速提高,达到4000元后,幸福感呈波状上升,5000—7000元中等收入时幸福感最强;7000元后随着收入的提高,幸福感却在下降,而当月收入到达20000元以上时,调查的结果显示,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有更大的幸福感,在追逐成功的“重压”下,也许已经忘记了幸福的感觉。

所以,在我们做出决策之前,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成为有钱人?还是成为幸福的人?有人很有钱,却不快乐;有人居无定所,但一样幸福。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在他的畅销书《撞上快乐》中这样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态度,“在回首过去的决定时,我们都戴着玫瑰色的眼镜”。

经济学中的这些描述人类感知的词汇,幸福、快乐、效用、偏好、均衡、正义,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基础,对幸福的渴望也是人类思索经济问题的开始。

直到今天,经济学家们仍然将幸福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

2007年4月,世界上最顶尖的幸福经济学家云集罗马,探讨幸福是否可以量化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早在三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

幸福也可以量化

杰里米?边沁,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吧。

虽然在经济学领域,边沁不如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些名字般如雷贯耳,但他是第一个将苦与乐量化的人;尽管边沁对经济学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他的功利主义的效用度量观点无疑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

200多年前,这位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总结了人类快乐的源泉,他提出了将快乐和痛苦进行量化的想法,单单就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却大大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边沁的确是位不平凡的人,他用特殊的方式让人们永远记住自己。

他将遗体捐献出来用于科学解剖,并将所有财产捐给了伦敦的大学学院并约定在董事会的所有会议上展示他的遗体。

他的遗骸被装扮和衬垫之后放在玻璃箱子中公开展览,他坐在椅子上,手上戴着手套拿着拐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