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和食品是不同的。即使不能称为再生纸,但它仍然还是纸,并不会对谁造成直接的伤害,不管是不是再生纸,使用它的人都不会有什么损失。但由于“不能造假”的规定,在各大商店和超市出售的这种纸全部被回收,这可真是浪费啊!虽然说商家欺骗消费者是违法的,但这一事件的揭发却是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的。
虽然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在能给人们带来悬念的“政府萧条”事件中,最受关注的恐怕还是2009年制造业的问题。因为在这一年,政府修订了相关法规,规定“给予派遣员工第三方派遣员工是指,招聘人员和使用人员相分离的劳务经济模式。派遣机构应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标准,为用人单位派遣符合条件的派遣员工,供用人单位使用。――编者注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这使企业的人事费用大约上涨了三成,这对寻求削减经费的企业来说,无疑又增加了负担。企业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和派遣员工全部解约,只留下少数正式员工,要么把派遣员工转为正式员工。然而,时下的金融危机已经剥夺了企业进行选择的权利。当派遣员工被扫地出门时,政府慌了,急忙对制造业派遣办法进行了改革。
当优衣库宣布要把全部派遣员工都转为正式员工后,赢得了众人的高声喝彩,但这仅仅是像优衣库这样效益好的企业才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这么做的话,人事费用就会大幅上涨,届时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显著下降。
我认为日本的商业习惯很不好,但是如果突然否定这么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商业习惯和人们的相互依存感,企业和员工恐怕都会感到困惑,一时难以适应。
优衣库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生存,也为了不至于变成“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局面,要尽量把工作转移到人事费用低廉的国家去进行,而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日本产业的空洞化。如果一味地按照劳动者的意愿去做,结果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雇佣这种形式将从日本彻底消失。
在日本,不论是官员、政治家还是媒体工作者,对这种问题能够进行全方位思考的人非常少,这样一来,“政府萧条”、“政府失业”的状况将加剧。
在“智商衰退”的情况下,如果任由“政府萧条”发展下去,这个国家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用“智商”的力量把“原油问题”
转变成千载难逢的机遇毋庸置疑,迄今为止,引起“政府萧条”的事情在日本还有很多。但是,现在之所以有这种闭塞感,是因为很多人都被“我可想不出解决办法”之类的观念左右着。
让我说这并非“智商的衰退”,而是“智商的懒惰”。
这些年我一直在反复强调“只要思考,事情就能有所改善”,并且也提出过很多类似的建议。如果去读读我的书,就会发现我论述了打破日本当下的闭塞感的提议有很多,而主张运用思考能力把“政府萧条”变成“政府景气”的提议只有一个。那就是,今后要把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变成日本发展的一个机遇。
2008年7月,在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峰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的宣言,并把这一宣言作为世界共同发展的长期目标。
我从中只能捕捉到这样的信息:“日本高兴地承认自己是一个能源大国。”也许有很多人会反驳:“怎么可能?!”所以,不管怎样,都请大家在这里稍稍思考一下。资源匮乏的日本怎样才能变成能源大国?
请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