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3)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这位普通的医生因为这篇文章而被世人记住,人们也记住了他将浪费评价为“私人的罪过,国家的利益”的经典名言,曼德维尔的核心思想就是:浪费能够刺激经济,为此他甚至直接表示:“如果英国人像其邻国人一样节约,那么,他们就可以远比现在富有,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一时间,我们似乎迷惘了,因为我们无法用过去的常识来?卫今天的选择,如果说储蓄的增加导致支出的减少,那么消费的增加又是如何增加产出的呢?真正用经济学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着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下面,让我们看看凯恩斯是如何回答的。

比方说,假设某公司决定用1 000万元建一座新的办公大楼。这1 000万元最终会以工资和利润的形式分别到建筑工人和建筑公司的手中,建筑公司老板却不会把1 000万元存入银行,相反,他们会花掉大部分钱,假设他们花掉了750万元,剩余的钱存起来,这750万元就是支出。因此在这一阶段,1 000万元投资已经增加了GDP约1 750万元。

商店老板获得了建筑工人花掉的750万美元,然后,他们自己也用掉了新收入的75%,如此循环下去……

假定在这个支出链的每个环节,人们都支出了他们收入的75%,在每一轮中,消费也随之增加了。有点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原始支出是1 000万元,通过不断的乘数效应最终带来了4 000万元的GDP,是原来的4倍。

也就是说,最初1 000万元的投入换回了4 000万元的总产出,这就是乘数效应的魔力,当然,在实际中乘数不可能是理想的。事实上,各个经济体的乘数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在美国乘数为2.47,而德国为1.79,瑞典为1.40,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乘数是如何获得的呢?

同时,现实世界的乘数效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方说当我们决定增加汽车的需求时,首先机动车辆和工业装置的部门会增加相应的需求,紧接着金属制品、机床、电子设备、纺织品、橡胶等相关行业的产能会随之增加,随后这些相关的企业又会带动更多行业。最终,我们也无法知道经济体中某一部分的改变是如何从一个部门传导到另一个部门的。

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这一点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位前苏联的经济学家的初衷是为整个苏联设计一套庞大的经济引擎,结果他的数学统计为我们理解乘数效应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列昂惕夫将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划分为42个部门,并以此深入研究了经济中供给者的变化是如何一步一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产生影响的。

真正令人吃惊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甚至能准确地计算出凯恩斯的开支乘数,他计算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对机动车辆最终需求增长1 000美元,需要价值133.60美元的黑色金属,44.90美元的铁/钢制品和29.20美元的电子设备。根据列昂惕夫的分析,我们甚至会得到一些令人吃惊又有趣的结论,比如当人们决定增加教育开支时,那么硫磺酸的生产企业应该迅速增加产能,为什么呢?因为,增加教育支出就意味着需要教科书,教科书需要印刷物,而印刷物又要纸浆,而纸浆生产中的一种必备原料就是硫磺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