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空间(2)

迷失 作者:无科林·埃拉德


骚乱发生时,在克利希苏布瓦地区居住着大约3万人,其中包括了全法国最贫困的人口。这一地区没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因而与巴黎的其他地方隔绝开来。不仅如此,这里的街道两侧都是成长排的混凝土高楼。街上的十字路口很少,既给步行者出门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也使人们的私密感或归属感降到了最低点。这个地区的街道布局与传统的伊斯兰城市的街道布局大相径庭,然而这里的大多数居民都来自伊斯兰国家。在伊斯兰城市的中心市区,房子都背朝着大街,设计雅致的庭院更是强调隐私、强调家庭的层级划分,以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明显区分。

尼科·奥韦德的摄影展“边缘生存”用令人难忘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骚乱者及其居所周围的景象,尤其是令人备感压抑的混凝土墙壁。奥韦德认为,这些街道的形状与外观本身就会导致街头的混乱状态。这些城郊居住区都是20世纪中期的城市规划运动的遗留产物,那场具有颠覆性的运动是由法国设计师、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观念引发的。

勒·柯布西耶受到了错误的想法的引导,想在区域狭小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居民。勒·柯布西耶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把住宅视为一种机械装置。他采用了避免装饰的原则,并且坚持利用建立在人体尺度与体型之上的数学原则,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大量的蜂巢一般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都是由布置简朴然而实用的居住区组成的,并用柱子抬高建筑物离开地面,从而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物下面穿过。在大楼之间是宽阔的快速路,可以让人们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之间快速而方便地来往。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最初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汽车还只是刚刚兴起。他从中看到了解决人员流动问题的途径,而人员的流动恰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使大城市达到高水平的动态融合能力,让所有的城市居民尽可能地享受城市所提供的条件,就必须想办法让大批的市民能够迅速地从一个地点出发并抵达另一个地点。问题是,正如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首先指出的那样,如果利用汽车来解决这一问题,恰恰会使勒·柯布西耶的构想自相矛盾。摩天大楼下面绵延的绿地,势必要被无边无际的灰色停车场取代。当时,勒·柯布西耶非常认真地向当时巴黎的行政官员提出建议,认为应该成片地推平巴黎的街区,然后在那里建起巍然屹立的高层建筑,把他对未来的构想转变成现实。当时的决策者并未完全接受勒·柯布西耶的宏伟蓝图,也没有批准如此大规模的重建活动,对此,今天的巴黎人应该感到庆幸。不过,柯布西耶的观念仍然影响到了巴黎的小片飞地,也影响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很多地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