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iore)。
“地窟”为芳济各遗骸的存放之所,由“地下教堂”横翼居中位置导入,呈半圆形结构,素朴简洁,一如主人生前秉承之原则,芳济各石棺四壁的石像,为芳济各的四位徒弟,死后也葬于此地,可谓生死相守,功德圆满。
“地下教堂”分左、右两排小经堂,数目各三,内中墙壁彩绘纷呈,故事多为记诵圣徒事迹。其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当数“左廊小经堂”中的第一座 “圣玛尔定小经堂”(La Capella di San Martino),内中作品为锡耶纳的绘画大师玛尔蒂尼(Simone Martini,1284 1344)所绘。玛尔蒂尼的作品轮廓优雅,色彩考究,线条甜美柔和,被誉为“13世纪绘画的最高成就之一”。
直廊与前横廊交接处的祭台,是重大宗教仪式举行的场所,意义非凡,顶端由四条彩带镶嵌,条分缕析如四块华丽的色彩之海,人物纷纭而有序,色调艳丽而不炫目,为乔托大师的亲炙作品。内中所绘,除“光荣中的圣芳济各”外,其余三幅各象征一样德行,乃芳济各生前的三大宏愿:“神贫”、“贞洁”与“服从”。
在前横廊的左右两翼,亦各有两幅作品不可疏忽错过,左翼的出自契玛布埃(Cimabue,1240 1300)之手,名为“圣母抱耶稣于四位天使和圣芳济各之中”。这幅作品的不朽之处在于画中的圣母形象被视作整个天主教中“最显贵者”,其表情微妙含蓄,恬静中透着哀愁,非话一句所能形容;画中最右边的圣芳济各,因被考证为圣人生前“最可信赖的真容”而弥足珍贵。1280年到1290年,乔托曾投奔契玛布埃门下学习绘画,这位仁兄日后有令人侧目之非凡成就,想必也与“契大师”早期的悉心指导不无关系。
右翼的由劳伦采蒂(Pietro Lorenzetti)掌笔,名为“落日圣母”。劳伦采蒂和前面提到的玛尔蒂尼同为锡耶纳人,是13世纪早期“哥特”画风的中坚人物。之所以称之为“落日圣母”,乃是因为,每当夕阳西沉之时,便有霞光万道辉映于其上,庄严夺目犹如落日熔金,恢弘之至。
“地上教堂”之重要性向在“地下教堂”之上,个中原因,非关海拔,乃是内中艺术品 大殿两侧之壁画,28幅描写“圣芳济各生平”的织锦般的组画,为乔托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
1297年到1299年,乔托受命创作有关圣芳济各生平题材的壁画,从一开始,乔托便打算放弃那种老派的、带有“拜占庭 罗曼”风格的艺术方案,试图代之以另外一种更人性、更真实和猛烈的原创风格。
从具体的形象刻画上,乔托有他自己对圣芳济各的理解:他应当是一个显露着朝气、果敢、面容平和、衣着素朴之人,虔心向主,充满爱心,勇于分担人类的苦痛,随时面向上帝和上帝在人类历史中的显现而敞开。
乔托的作品突出人物本身,无关主次,皆目光淋漓,性格洒烈,犹如国画中之散点透视一般,主次尊卑之外,又无物不能做主。
任何一个靠近乔托壁画的参观者,会发现他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和圣芳济各的对话之中,设身处地于生命的简朴,体味画中丰富的意蕴。
在意大利的很多城市,从罗马到帕多瓦,从里米尼到佛罗伦撒,人们都可以发现乔托的不朽作品,但阿西西却并不因此而遭忽视,毕竟,将绘画、建筑和神学完美地合而为一,只有在阿西西才真正地做到了。
然而,平白的噩梦却常常冷不防地给人一个惊吓,让你知道它的存在,原是最该提防的。1997年9月26日,阿西西人最心悸的一天终于显出了阴沉的面孔。早晨11时左右,一场罕见的地震晃动了这座城市古老的心。从陆菲诺教堂到圣加拉教堂,从天神之后玛利亚教堂到达密盎圣堂,城中无一处标志性建筑未被摧折,而最为严重的当算圣芳济各教堂的地上教堂,乔托所绘“四圣徒”之拱顶画凌空坠落,超凡之美瞬间瘫痪,更为不幸的是,两名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