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大反思中,弗里德曼和格林斯潘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货币主义的“文状元”,弗里德曼是搞理论的,是“说”钱的;作为货币主义的“武状元”,格林斯潘是玩实践的,是“舞”钱的。他们的纸币 美元大都是“出轨的纸币”,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玩“出轨”的。
1987年8月,格林斯潘被信奉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里根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简称“美联储”),1991年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1996年和2000年克林顿总统两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2004年小布什总统让他开始其第五个任期。这是一个辉煌的纪录。
据统计,在全美400多位资深高管中,对格林斯潘的支持率曾经高达97%。就像打仗,在经济这个战场上谁也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神明,但格林斯潘却似乎是个奇迹,是一个高明的统帅,是一个百战百胜的“武状元”。当时,不少美国人说,格林斯潘是影响力仅次于总统克林顿的美国第二大有影响的人物。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格林斯潘是一个生活极其有规律的人。他每天凌晨5时30分起床后,泡在放满热水的浴缸里,花上2个小时阅读各种金融和经济方面的材料,有时会把湿漉漉的材料带到办公室去。或许正是认识到“纸币可以凭空印刷”的缘故,他在办公桌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多么像《皇帝的新衣》中的织布机)。这应该是他对纸币时代的自己和其他央行行长的一个道德警示,可惜,他本人也没做到,从他那里“滚出来”的美元纸币太多了,泛滥了,最终“出轨的纸币”酿成了美国IT泡沫和此次淹没全球经济的资源金融“滔滔洪水”。
上任伊始,格林斯潘就大显身手。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遭遇第一个“黑色星期一”,当天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高达20%,一些投资者绝望自杀。当时,格林斯潘根据货币主义理论出招:放松银根,释放大量增量货币,凭借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预期迅速止住股市继续恶性发展的势头,稳定下来的股市随之助力稳住了美国经济。有意思的是,这一招在2009年被不少国家复制。
从此以后,格林斯潘舞起了“利率之剑”。1994年,他一次接一次地提高利率,被市场人士视为“疯狂”;1998年他又三次削减利率,有人说此举使美国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一次次的辉煌战绩使他被媒体称为“金融之神”。格林斯潘注意到高科技投资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不遗余力地推动新技术革命。这是他的真正贡献之一,因为他看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意义和金融意义。有人称这是格林斯潘“最了不起的历史性贡献”,不仅改变了金融政策,也改变了经济的未来,使美国经济走上了高科技产业的快车道,得以平安“软着陆”,当然也制造了高科技产业的第一个金融泡沫 IT泡沫。
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后,格林斯潘立即意识到美国的总需求肯定会迅速下降,如果遏制不住下降势头,美国整体经济就有可能陷入一场全面衰退。作为货币主义的实践者,他将利率从6%大幅调降到1%。此举使能够承担住房贷款的人数由于低利率而迅速增加,经济回暖,房地产泡沫随之产生并迅速集聚(这让人联想到2009年中国的房价暴涨)。面对飙升的房价,格林斯潘异常“冷静”,拒绝用“泡沫”这个词来形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状况。这一点,一直是今天中国不少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和银行家的“楷模”。
或许格林斯潘的设计是这样的:通过支持房地产市场来维持正承受着下降压力的总需求,不惜以房地产泡沫代替IT泡沫,以换得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从而使美国企业能够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