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别曲解了艺术教育(1)

三岁看未来:十年亲子教育案例集萃 作者:杨多奇


学习舞蹈就是练习基本功吗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我女儿2岁了,亲子班里有没有舞蹈课,我想让孩子早一点练练基本功,将来有个亭亭?立的好身材。”这位妈妈的问题表达了许多家长的愿望。家长们把艺术教育理解成技术教育,把艺术的功能也简单地理解成改变孩子的体态而已。学习舞蹈在许多家长眼里就是培养未来的舞蹈家,或是让自己的孩子有亭亭玉立的身段,能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演出,获得参加各种活动的体验,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赢得各类证书以便将来能够以特长生的优势进入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然而在这些良好的期待里,家长们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比如孩子们是否愿意学习舞蹈?怎样学习舞蹈才符合他们心理、生理的发展,以及怎样学习舞蹈才有助于孩子们的个性塑造?创造力的培养?

三岁看未来:十年亲子教育案例集萃第四章别曲解了艺术教育作为一名母亲和教师,20年前我也曾带着自己的女儿去舞蹈班学习过,当时我是专业的舞蹈演员和编导。我的女儿去了几次以后也和许多孩子有着同样的感受,不喜欢练基本功,喜欢跳舞,再后来她就不愿意去了。她喜欢在家里伴随各种风格的音乐自己做动作,我很惊讶地发现她居然可以把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当时团里一位著名舞蹈编导到我家来谈工作,偶然间看到我女儿的表演,激动地对我说:“这个孩子有天赋,而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好好保?和发展,有没有想过让她搞舞蹈?”我很清楚这个专业需要具备的条件,我只是希望通过舞蹈来培养她的个性、创造力和表现力。所以我没有让她走上专业舞蹈演员的道路,而是经常与女儿一起听音乐做即兴舞表演。有时我还让她说一说自己刚才跳的是什么,她最喜欢玩这样的舞蹈游戏。现在想来如果家长们也能在家与孩子一起玩这样的舞蹈游戏,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是非常有效的。只可惜许多家长们认为这不是舞蹈,没有意义,只有练习基本功或跳那种一招一式都很专业的动作才叫舞蹈,这种刻板的练习会使得孩子们由于没有“心”的参与,只是身体跟随着他?的节奏舞动,身体的动作虽然很像他人了,却没有产生心灵的共鸣。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就只能机械地重复他人的动作。其实,“不成熟对人类个体某些高级心理品质,如好奇心、开放、创新、灵活性等方面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实际上,我们那句古老的俗语‘保持一颗童心’,可以理解为个体将好奇心、想象力、开放态度、灵活性和创造力等心理品质保持终生,并因此使得文化的进化与创新成为可能。”

那时每周末我都要带着孩子去参加绘画班,在绘画班里我看到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我女儿特别喜欢画画,她经常在?里自由地画。有一天突然拿着一幅自己画的向日葵来给我看,她从来没有看到过凡高的向日葵,可居然有类似的颜色和情绪的表达。我咨询了一些有名的画家,他们都一致认为童年时期不要教成人化的东西,更不能强加给她成人的意识和一些绘画的技法,要让她自由的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4岁时她画了一幅《花》,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并获了奖,她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我周围的许多艺术家都说这个孩子有想象力、创造力。那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幼儿舞蹈是否也应该像绘画那样不仅仅只是模仿,还应该让孩子有自由表现的空间?

20年后的今天,在我研发的中国幼儿舞蹈艺术教育启蒙教材《童乐舞》中,让教师与孩子有了对话的空间,教师与孩子一同探讨在这个情节中将会发生什么,孩子们要用心思考怎样用身体去表现场景和动作,在一个教学场景中教师与孩子是这样互动的:

一个小孩边讲边做动作来表达小螃蟹吃草莓的故事,当孩子一直都在做吃草莓的动作时,教师问孩子,小螃蟹吃完草莓又做什么了?

孩子想了想说去剪草地,于是他就做出剪草地的动作。

教师问,剪着、剪着草地,小螃蟹看见了什么?

孩子想了想说,小虫子,于是幼儿开始捉虫子。

教师说,你表演的是小螃蟹,那么小螃蟹是用什么捉虫子呢?

孩子迅速地将手变为钳子去剪虫子,并且蹲着跳过来、跳过去的剪虫子。

整个故事是孩子自己讲的,动作也是孩子自己编的,这种原生态的动作使孩子认识了舞蹈动作是怎样发生的。当教师顺着孩子的思路,替孩子搭建故事的平台,启发孩子用肢体语言来完成故事时,肢体语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正是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完成了所编的故事和动作。这样的协作式教学方式,启发孩子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形成了多层次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孩子以各自的经验、不同的思考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具有个体意义的知识建构。这样的肢体语言学习让孩子通过生活发现动作,而不是教师告诉孩子、训练孩子小螃蟹捉虫子的动作,替这些小演员去“规定”动作,而是顺着生活的逻辑线索启发孩子发展形象动作,进而完成自己的“舞蹈作品”。还有一个男孩子编的舞蹈动作是:一个小螃蟹被大灰狼吃进肚子里,小螃蟹就用它的大钳子剪开大灰狼的肚子。这个孩子在做剪的动作时,把大灰狼的肚子设计成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所以他空间移动非常大,从左到右,从后到前,最后小螃蟹出来了,高兴地蹦蹦跳跳。在这个故事中孩子用语言伴随着动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材已经变成了能与孩子们对话、交流的“文本”了,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发展、发挥教材,而每一次的对话就是一次妙趣横生的旅行,每一次表演就是一次生命的体验,谁说男孩子不喜欢舞蹈,男孩子同样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看来,一个有能力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老师并不是只要求孩子们去表演一些准确的几何式样的肢体动作,而是能够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获得身体的收缩、放松、协调、弹跳等肌肉方面的经验,从而表达出身体对环境产生的感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