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去北京小舞星艺术团在各幼儿园里的教学点观看《童乐舞》的教学情况,我感到要教孩子们在一个情景中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平时的舞蹈教学基本上都是孩子跟随教师做,孩子们已经不会自己做动作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我看到美国的幼儿舞蹈教学,孩子有着大量的自由表现的空间。比如教师给孩子一个公园的题目,孩子可以在这个情景中做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有的孩子把两腿一盘当作小船,左右晃动着;有的在地上爬着学小猫……我还看到美国一节2岁孩子的舞蹈课,老师边讲着白雪公主的故事,边做着生活化的动作:一会儿拿着小铲子做铲土的动作,一会儿拿着小镜子做照镜子的动作,孩子们的动作更是五花八门。在培养孩子方面,他们更看重的是创造性。国内曾?有少儿艺术团去美国演出,美国人看了孩子们专业的表演感到很惊讶,因为要让孩子们有这样的“功夫”是要花很多时间的,他们很不喜欢把孩子的时间都花在这样的训练上,除非想让孩子从事这个专业那就另当别论了。
美丽的小树叶
秋天来了,树叶铺满了幼儿园的整个场地,真像盖了一层金黄色的被子,大片的梧桐叶给老师们提供了许多的遐想。这样的美景能否通过艺术方面的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呢?老师尝试着用音乐与舞蹈来让孩子们感受树叶飘落的美景。
讲故事:
老师:孩子们,你们看到满地的树叶了吗??道小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吗?老师今天就要讲一个小树叶的故事(说着教师拿出了一些图片),小树叶在春天的时候开始长出了绿绿的芽,慢慢地长成了树叶,到了秋天它们就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它们就哗哗地响,吹来吹去,小树叶就被吹飞了。它们在空中飘啊飘啊,它们飘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大象、孔雀;他们还飘到了游乐场,它们滑滑梯、钻山洞;小树叶觉得可好玩了,到了晚上它们就飘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了!说着老师就轻轻地侧躺在地上睡了。
演故事:
老师:这个故事好听吗?
孩子们显然还沉浸在老师的故事里,一个个瞪着?眼睛想象着树叶飘落的景象。
老师:(发给每一个孩子和家长一片梧桐树的叶子)希望家长在旁边小声地提示孩子,不要教孩子动作,让孩子自己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他的小树叶要飘到哪里去。孩子们给老师学学你的小树叶是怎么飘啊飘的?
只见孩子们有的拿着小树叶跑来跑去,有的转圈圈,有的左右挥动,有的在低头观察树叶。
老师:浩浩你的小树叶刚才飘到哪里去了?
浩浩:飘到了海洋球里。(教室里有一个海洋球池)
老师:好啊!丽丽你的小树叶飘到哪里去了?
丽丽:飘到大虫子的肚子里去了?说着就去钻洞。
老师分别又问了几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接下来,老师让孩子们跟着音乐与自己一起做小树叶飘的动作。
舞故事:
只见孩子们在美妙的旋律中跟着老师做树叶飘的动作,有快、有慢、有蹲、有站、还有转,孩子们真的认为自己的小树叶在飘、在舞动。当音乐结束时,老师说小树叶飘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孩子们一个个都躺在了地上。家长也跟着躺在了地上。只听老师说,我们再来一遍,这一次我们的小树叶变成了扇子。我很想看看孩子们还会想象成树叶吗?面对这点艺术的提升孩子们能接受吗?接下来的场面让我激?不已。
有了前面舞树叶的经验,孩子们双手握住扇把跟着老师一会上下扇动,一会左右扇动,一会又转圈,只听老师说自己的小树叶想飘到哪儿就飘到哪儿。只见一位妈妈引着孩子扇着扇子围着大树转,嘴里还说着,妈妈的树叶飘得慢,你的飘得快。另一位母亲在那儿自转,同时扇子上下舞动,她对孩子说,咱两比比谁的小树叶飘得好看,说着孩子就快速地转圈,一会就晕了,坐在地上。妈妈赶紧说,你的小树叶落地啦?最后老师说小树叶终于飘到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老师躺在了地上,所有家长与孩子也都躺在了地上,音乐已经结束了,可大家都没有起来?好像还沉浸在他们的作品里一样。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身体体验活动,孩子们在一个自由放松的场景中创作着自己的小树叶飘啊飘的动作,而不是被老师规定树叶只能这样飘,高一点不行,矮一点也不行。维果斯基指出:“……在我们周围每天的生活中,创造是生活的必要条件,超过墨守成规的界线和哪怕其中含有一点新东西的一切,其起源都应归功于人的创造性过程。如果这样理解创造,那么容易看到,创造性过程在童年就全力表现出来了。”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就得让孩子有机会去选择现实生活留给他们的种种印象,并激发个体的情感去体验与别?不一样的动作表现,“我要这样做”,这不仅是发展孩子表征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获取认知学习的一种自然方法。
那么小树叶要怎么飘?飘到哪里?当然就成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大家都要做统一的动作飘到老师规定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