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来亲子园究竟是为了什么(2)

三岁看未来:十年亲子教育案例集萃 作者:杨多奇


曾经有位母亲告诉我她教孩子认字的过程:把一个写着“跳”字的字卡放在地上,然后与孩子一起学小兔做跳的动作,把字卡拿起来说“跳”。如果是“爬”字,就和孩子在地上做爬的动作,然后拿起字卡说“爬”。她认为在游戏中学习,孩子确实记住了许多字。我告诉这位母亲,如果这个游戏让老师来组织的话,会让孩子扮成小兔子双腿跳过去,拿个萝卜送到自己的家里,下一次拿白菜或者其他小兔子爱吃的食物。这样的游戏既锻炼了孩子双腿蹦跳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小兔子爱吃什么食物等小常识。这样的游戏过程是在一个既符合生活逻辑又很自然的情景中发生的,而你的那个看似“游戏”的认字过程就显得有些做作和刻意了。

再说识字也不是训练出来的,孩子是通过图书、广告、商标、路牌、动画片、画展、听故事、表演等产生的兴趣使然的反复阅读。孩子读懂了图画的意义,看懂了那个路标表达了什么,识字的过程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而绝不是刻意学习汉字的过程。

再说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英文,刚刚会说苹果又变“apple”了。我经常在亲子园看到孩子刚拿起一只小狗来玩,家长就追着孩子说英文,这是“dog”。所以孩子干脆就不说话了,因为孩子觉得说话太难了,这个称谓还没记住,又换一种说法,并且还总有人追着说,真够烦的。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家庭语言环境非常复杂。爷爷奶奶说的是广东话,保姆说的是四川话,外公外婆来了说的是安徽话。孩子在这个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要听懂他们的话,有时他们还教孩子说方言,最后孩子什么都不说了。我想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先把母语说好了,说清楚了,如果孩子喜欢可以放一些英文歌听听,俗话说培养语感。在学前期学习英语历来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学业的学习,一种是兴趣的学习。我们不要过分地强调孩子掌握了多少单词量,会说几句英文。学前期要侧重语感的培养,营造一些英文环境,让孩子对英文有所认识就可以,而不是刻意地“教”英文。

第四位家长的情况反映了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是在很科学地养育孩子,他们翻着书养孩子,对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书上说的情况类似自家的孩子,就深信不疑。对于量表也要客观地认识它,因为它不能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而每一个孩子的遗传基因、生长环境都不一样,孩子的发展道路肯定也不一样。我想家长不能机械地照着量表和书本来培养孩子,书本与量表只是参考,而家长恰恰需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变化。比如孩子为什么突然不做某件事情了,或不吃某样东西了,作为家长就要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我曾经看到一名两岁多的男孩,不小心从一个平衡木上摔了下来,从此他再也不玩平衡木了。那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孩子的这个问题,老师与母亲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让孩子重新走过了平衡木。我母亲曾经对我说,养孩子就像绣花一样,是一针一针绣的。我想这个孩子在成长中的蓝图,就是这位母亲亲手绣上去的。

最后一位家长提出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育儿新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多,亲子园里总能看到全职妈妈的身影,有时也能看到一些父亲的身影,但有的父亲却从未出现过。这位全职妈妈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父亲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职责,可也不能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母亲。?这位母亲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如果还不能得到丈夫的充分理解,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烦躁、焦虑的心态,而这样的心态势必会影响孩子。因为孩子希望看到父母祥和快乐的样子,而爸爸常常不理孩子,一找爸爸玩,就说一边去,爸爸正忙着呢,找你妈去,周末也不带孩子出去玩。有许多爸爸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嘛,带孩子是女人的事,孩子小,都是些吃喝拉撒的事儿,妈妈带比较好,等孩子大了父亲再介入。而妈妈要操持家务又要带孩子,遇到问题没人协助,孩子眼里的母亲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并且是一副烦躁焦虑的样子。这样的生活氛围肯定让孩子感到不安,孩?还会觉得自己不可爱,所以动不动就哭鼻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