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来亲子园究竟是为了什么(3)

三岁看未来:十年亲子教育案例集萃 作者:杨多奇


爸爸这个称呼在孩子的心里是什么?是漂亮的房子、汽车或高档的玩具,还是情感和对孩子的了解?如果父亲能仔细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你一定会听到:爸爸,工作与我您更喜欢哪一个?我喜欢您像我一样能在地上爬、玩水、玩泥,甚至把衣服玩得脏脏的,然后开心地抱在一起大笑。我希望能与您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起喂小动物食物,可以吗?爸爸,我等了一天您终于回来了,在您的拥抱和亲吻中,我高兴极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可是,您随即就把我放在了沙发上,让我一个人看动画片,我又成了不可爱的孩子了。爸爸,我真的希望您喜欢我的时间能很长、很长、很长……爸爸您爱我吗?爱就请您陪陪我!

有位母亲告诉我孩子平时很难见着父亲,即便见了,父亲也很少与孩子一起玩。孩子为了要引起父亲的注意,就跟在父亲后面学父亲的动作,可见孩子的心里非常需要父亲与他一起玩。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父亲教育孩子时要比母亲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会有步骤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使孩子的思维更活跃、敏捷。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应该具有刚强和温柔等多元性,母爱可以使孩子变得温柔,而父爱则会使孩子变得刚强、坚毅。一个好的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

在亲子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摔一下就没完没了地哭,有的孩子整个活动都始终拉着奶奶的手,从不敢自己去游戏。孩子们就是在一个30公分的小墩上走,家长不是护着就是小心翼翼地扶着,没有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更不可能去做一些挑战性的游戏。勇敢、坚强消失了,孩子们看不到父亲勇敢的榜样,也体验不到男性的力量和速度。当我们看大班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女孩知道为人母的准确定位,她们会哄孩子、做饭,而扮演父亲的男孩一进门就往沙发上一坐看报纸,或是坐那儿玩电脑,这就是父亲。可见孩子心里的父亲形象就只是看报纸和玩电脑,这难道就是父亲给孩子做出的榜样,并将成为孩子为人父的定位吗?

由于家庭教养中出现的偏离而导致孩子们成长的缺失,父亲不参与育儿是问题的关键。请父亲们尽早参与育儿吧,不要完全扮演大男子主义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中您将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是遮风避雨的别墅,奢华的汽车还是拥有一套完善的人格品质?“父亲角色的获得是终身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父亲角色的学习,不仅指‘为人父’的责任承担,而且指‘父为人’的人格修养。”

最后一位家长的心声反映了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我们通过10年的探索发现,参加过亲子班的孩子与老师的应答关系较好,自理能力较强。半日班的孩子在正式入园时几乎没有分离焦虑的现象发生,并且家长也学会了正确处理幼儿分离焦虑的办法,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入园。而更重要的是家长通过参加1~2年的亲子班,尤其是通过参加我们为家长开设的聊天室,家教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方式,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家长在育儿中的困惑。家长只有真正获得了育儿的支持与帮助,并与亲子园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那么亲子园与家庭才能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教养环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