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寡母孤儿艰难人世 (1)

解读傅雷一家 作者:叶永烈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傅雷活着。他活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

傅雷,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把毕生的时间,凝固在十五卷《傅雷译文集》中,共约五百万言。他把手中的笔,化为一座架在中法之间的文学桥梁,这座文学桥梁,永存于人世。

死于危世,生于艰难。傅雷的一生,历处逆境。他深知开顶风船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他是在不断奋搏之中走完人生之路的。

(图23)1908年4月7日(阴历三月初七),傅雷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固浦镇渔潭乡。字怒安,号怒庵,取义于《孟子》:“一怒而安天下。”(据刘海栗回忆,傅雷原名“恕安”,因同学念别字,喊他“怒安”,他也就照此改名。)小名“大儿”,取自《三国志》祢衡对曹操问“大儿孔文举”之义。

据南汇张愚若老人在1958年7月回忆,傅怒安改名傅雷的经过如下:

怒安约在15岁左右,名雷而以怒安为字。查起名之因,以我正在热衷篆刻,其时正作客傅家,工具随身。怒安以此为请,篆彼名字,并合拟一单名。我两人共认怒安两字,取义于《孟子》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之句,俗谓大发雷霆之谓怒,我提议以雷为名,如是名与字可相得益彰,君欣然从之。此改名之由来也。即日为其作印二方,一白一朱,仿印人赵叔体,当时自以为颇具雅趣。

傅雷自印的稿纸上,署“疾风迅雨楼”。不论“雷”、“怒”,还是“疾风”、“迅雨”,都鲜明地体现了他刚烈的秉性。

傅雷的祖父傅炳清,有四五百亩土地、三十六间房屋,是当地大户。傅炳清生二子,长子傅胜,次子傅鹏。傅鹏即傅雷之父。

1912年,傅雷才四岁,父亲傅鹏因受土豪劣绅诬害,被捕入狱。经傅雷之母李欲振多方奔走、营救,傅鹏三个月后出狱,在郁闷中离世,年仅24岁。

当时,傅雷之母也只24岁。她从此终生孀居。傅雷为长子。据傅雷生前回忆,他有二弟一妹。由于他的母亲忙于救助他的父亲,无暇照料家庭,他的年幼的弟妹相继夭折。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间,傅家连失四口!

寡母孤儿,相依为命,尝尽人间的辛酸。 (图8)

傅雷的母亲个子瘦小,穿短褂、墨裙,风霜使她的一头秀发过早地衰白。家中虽说有些土地,无力耕种,也不会管理,只好请帐房陆先生照料,雇人种地。

在乡下生活,诸多不便,寡母带傅雷搬到南汇县周浦镇东大街居住。那房子传说经常闹鬼,别人不敢住,她不嫌弃,住了下来。(图24)

她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傅雷身上。傅雷七岁,她便请来私塾先生斗南公。教书时,她坐在一旁,手里做着针线活,眼睛监视着傅雷的一举一动,不许稍有怠惰。尽管她不识字,可是,每到晚间,她叫傅雷背书,何处背错,何处背漏,她居然能够当场指出!

寡母严教,使傅雷从小就非常用功,做事认真,从不草率姑且。

不论酷夏,不论严冬,青灯一盏在前,寡母督学在侧,傅雷书声琅琅,孜孜不倦。一年到头,唯春节三天稍息。几年苦读,傅雷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

11岁,傅雷入周浦镇小学。翌年,入上海南洋中学附小,竟被校方以“顽劣”开除。13岁,入上海教会学校 徐汇公学初中,开始学法文。三年后,因反宗教而遭开除,改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

很偶然,在学校的壁报上,傅雷看到一篇作文,一口气读完,泪不自禁。那是一位名叫雷垣的同学写的,作文中谈到他的身世 自幼父母双亡,度日如年

傅雷并不认识雷垣。他打听到雷垣的宿舍,上门求访。傅雷紧握着雷垣的手,介绍了自己苦难的身世之后,大声地说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见如故。傅雷竟把行李搬过来,跟雷垣住在一起。共同的身世,使他们结为知己。 不过,才几天,雷垣便领略了傅雷的脾气。他俩对一个问题见解不同,傅雷激动起来,脸红脖子粗,大有“疾风迅雷”之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