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的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我看了心里想: 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我是存了这种心,才在他七岁半,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琴的。”
傅聪的钢琴启蒙老师,是傅雷亲自请来的 雷垣伯伯,一位数学家(如今是某省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教授)。雷伯伯是傅雷的至交,老同学。在大同大学,傅雷念的是文学院,雷伯伯念的是理学院,他们同住在一间宿舍,无话不谈。雷伯伯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他从理学院毕业以后,居然又去念上海的音专,念了三年。他跟现在上海音乐界的权威人士贺绿汀、丁善德,是老同学呢!后来,雷伯伯去美国留学,又改学数学,不过,他仍喜爱音乐,旁听了音乐课程。雷伯伯回国后,在上海的沪江、大同、复旦三所大学,同时兼教数学课程,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他来看傅雷,傅雷把傅聪叫到雷伯伯跟前,向他透露了拜师的意思。雷伯伯大笑起来,一口答应,收下了这个七岁半的小弟子!
那时候,傅家还没有钢琴,加上雷伯伯工作又忙,不能到家里教。傅雷让保姆梅菊娣(月英)领着小傅聪到绍兴路雷伯伯家里。每个星期教一次。过了几个月,傅雷问雷伯伯:“阿聪有没有出息 ”雷伯伯拍着傅聪的脑袋,说他有一对“音乐耳朵”!他说,他曾对傅聪进行“考试”:让傅聪背对钢琴。他随便按一个键,傅聪马上就辨别出来是什么音。试了几次,都答对了。这叫“绝对音高”测试。学钢琴才几个月,就能分清“绝对音高”,说明这孩子的音乐听觉很灵敏。雷伯伯还夸傅聪“乐感”很强,能很快记住乐谱,理解作曲家的用意。
听了雷伯伯的话,傅雷脸上出现了平常并不多见的笑容。傅雷夫人卖掉了陪嫁的首饰,下了个狠心,给不到八岁的儿子,买了钢琴!傅雷亲笔端端正正为傅聪抄录五线谱。
崭新的钢琴,放在底楼的窗前。小傅聪心花怒放,乐得连嘴巴都合不拢。那天,从傅家第一次传出了钢琴的声音,隔壁邻居都好奇地来到窗前张望。他们看到居然是一个小男孩在那里弹,更加惊异不已。从此,每天傅聪放学回来,刚撂下书包,就扑在钢琴上。当他的手指触到琴键,心中就充满无限的快乐。
渐渐的,琴声稀疏了,走调了。小孩子那“三分钟的热情”,消退了。傅雷在三楼的书房里写作。侧耳一听,琴声不对头了。他悄悄地下楼,发觉儿子在那里偷懒。边练指法边看小说。
父亲发起脾气来,如疾风迅雨,如电闪雷鸣。小傅聪心里真害怕,然而他知道自己错了。暴风雨过去,天晴日丽。父亲给傅聪讲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从四岁时开始练琴,他的父亲要他在钢琴前一坐就是四个小时,不许稍有怠慢,他八岁就登台演出,成为一代钢琴大师;他又讲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也是四岁时开始练钢琴,在父亲的督促下,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不练,终于在八岁时就写出他的第一部交响乐,被人们誉为“神童”;他还讲了肖邦的故事,肖邦七岁时写《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
从那时候起,贝多芬、莫扎特、肖邦、巴赫、李斯特 这些世界钢琴大师,成了小傅聪心中的上帝。
为了让傅聪学钢琴,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英文、数学的代数、几何等等,另外请了教师。本国语文的教学主要由我自己掌握: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等上选材料,以富有伦理观念与哲理气息、兼有趣味的故事、寓言、史实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
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像用铅字印出来的一样。傅雷手持毛笔,亲自抄写古文,为儿子编撰语文课本 只是为一个孩子而编,“发行量”仅为一册的课本!
学古文,背诗词,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又从中接触中华民族古典哲理的教育
富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