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回到大陆 。我不懂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影射我这一次很热闹地来到台湾 ”
在记者们的大笑声中,傅聪毫不含糊地说:“我到任何地方去,都是正大光明的,用不着悄悄地 。我还要声明一点,这儿惯用的字眼,说我当年是 投奔自由世界 。我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字眼。我的出走是迫不得已的。而且在我有可能、有机会回中国大陆的时候,我就回去。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希望为中国做一点事情。我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台湾的。我想,这也是很清楚的吧。”
一位女记者问:“傅先生,你什么时候再来 ”
傅聪巧妙地答道:“假如我明天看到的报道,是如实的报道的话,那我就有可能会再来。不然的话,就使得我很为难。”
全场哄堂大笑。
一位记者说:“傅先生,照你这么讲,我们记者的责任很大。”
傅聪接过她的话,马上就说:“记者的责任,当然很大。在外国,记者的一篇文章,可以把一个总统搞下去!”
又是大笑。
紧接着,记者们提出一大堆他们关心的问题:“傅先生你会不会改行当指挥 ”“从事音乐工作,怎样自我教育 ”“傅先生,你很喜欢网球,能否谈谈见解 ”“哪位音乐指挥家给你的印象最深 ” 傅聪一个一个答复了记者的提问。
第二天,台湾的《中央日报》、《星岛日报》、《中华日报》、《联合报》、《民族晚报》、《中国时报》、《中华晚报》等几十家报刊,都报道了傅聪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中央日报》的报道说傅聪“这次是以音乐家身份返国,而音乐是高深而严肃的学问,音乐家是没有时间受音乐以外的事情的干扰”。
一家民办报纸,以《傅聪像一位过客,潇潇洒洒地走了》为题,透露了傅聪对台湾报界“张冠李戴”的做法的批评。
《五场演奏台行琴声袅袅醉人来去匆匆问君归期未置可否》;《琴韵心声植根基于
传统文化谈古论今音乐直达心灵深处》 众多的报道,对傅聪的琴艺给了很高的评价。
几乎所有的台湾记者,都注意到傅聪在台湾弹奏了贺绿汀的钢琴名曲《牧童短笛》。作曲者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牧童短笛》刚刚曲终,剧场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傅聪谈艺哀而不伤牧童短笛余音绕梁》,报上的大字标题,醒目地报道了那琴声和掌声。
傅聪访台演出是非常成功的。1985年3月,傅聪再度应邀访问台湾,《牧童短笛》又在台湾响起来了。这一回,听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更为热烈
此后,傅聪一次又一次在台湾演出。
2010年2月,我在台北过春节,看见市中心仁爱路两侧挂着傅聪钢琴演奏会的海报。傅聪已经成为架在海峡两岸的一座文化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