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任务。
其实,所有“难”,都是心理的反应。当我们克服心理的“难”,要做的事也就变得不难。
遇到困难退缩,哪怕实际不那么艰巨的任务也难以完成。迎着困难前进,哪怕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够完成。
1.“紧盯”目标的人,连恒星也会为他让路
没有任何借口,能够让我们创造工作中的奇迹,将许多不可能的事,变为完全可能。这首先就体现在“保证完成任务”这一点上。
毫无疑问,完成任务是任何单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能否完成任务,能否理想地完成任务,取决于两种态度:
一种态度是:紧紧盯住目标,不达目标誓不休;
一种态度是:“难”字当头,被这份心理上的“难”紧紧束缚住,遇到困难就放弃。
毫无疑问,第一种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态度,而第二种态度是应该摒弃的态度。
因为,“紧盯”目标的人,往往能克服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将看来难以完成的任务完成;而“难”字当头的人,往往是将“难”当成了不努力的借口,最终导致本来可以完成的任务也难以完成。
曾有记者采访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问他心目中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出人意料,黄鸣的标准只有一条——
“思想简单,心里不长草,惟有目标和效果。”
他阐述说:
“现在我们欠缺的就是这种思想简单的人,欠缺这种心同赤子,敢管敢干,惟公司大局和目标是从,一马当先浑身是胆的人才。最优秀的人才,对社会对公司最有价值的人才,最根本的品质就是简单。”
实际上,最优秀的人,往往就是这种把目标紧紧“盯住”,心无旁骛的人。在完成任务之前,他们不会想任何让自己从任务中分心的事,更不会找任何借口,影响目标的实现。
记得以前上历史课时,老师曾告诉我们: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飞夺泸定桥是最关键的战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夺取泸定桥,红军就有可能被国民党部队围剿消灭,重蹈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全军覆没的悲剧。
我们一直对这一战役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十分敬佩,但是直到前不久,看到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写的一篇回忆录,才得知了一些让我们格外震惊的细节:
红四团是具体创造飞夺泸定桥奇迹的队伍。而杨成武当时是该团的一位主要干部。1935年9月,红军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红四团必须在三天之内,赶三百多里山路,一定要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以粉碎敌人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
当时红四团刚刚经历了长途奔袭和战斗,人疲马乏,但听到这一命令,都毫无怨言,立即表态:“保证完成任务!”
第一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边与沿途的敌人作战,一边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终于跑了近100里路。
第二天,他们特意早一小时出发,5点钟就动身了。但没有想到,就在这时,再次得到急令:必须一天走完240里路。
这怎么可能呢?正如杨成武所感慨:“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啊!”一天要走完两天的路,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不完成这一任务绝对不行。因为,泸定桥本来有敌人两个团防守,现在又有两个旅正向泸定桥增援。如果敌人比红军早到泸定桥,红军要想通过泸定桥就难上加难了。必须和敌人抢时间!要和敌人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