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找借口,“最难完成”的任务能完成(3)

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作者:吴甘霖


第四,把别人的借口当成自己的机会。

敌人的部队开始也是连夜冒雨赶路的,但是当他们以“雨太大”、“路太难走”、“人太累”、“红军也许不会这么拼命赶路”等理由放弃时,红军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抢先赶到泸定桥。

红军最终胜利了。因为,敌人找借口,而红军没有找任何借口。敌人的这些借口,成为红军成功的契机。

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当今的时代不也同样吗?

在工作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紧盯”目标不放松的精神,心中惟有目标,就会把精力集中到想办法完成任务上。当一个人集中精力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还有什么能阻拦他呢?

让我们记住罗曼·罗兰的名言:“紧盯目标的人,连恒星也会为他让路!”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的“难”,到底来自何处呢?证严法师的一句名言,也许为我们揭露了其中的奥秘——

2.“心不难,事就不难。”

所谓“难”,往往是靠不住的一种心理反应。只要我们心理上不畏难,原来看起来无法克服的“难”,就有可能烟消云散。

在所有难完成的任务中,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并顺利返回,应该算是其中之一吧。这一壮举的完成,与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的杰出表现关系很大。

从一名普通飞行员到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跨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首先是知识关。

杨利伟至今仍记得所在飞行部队师长为他送行时说的话,“利伟,到那儿好好干。别的我都不担心,你飞了10年,操作没问题,你遇到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果然如此,杨利伟后来回忆说:“我当时对师长这句话的认识还不深,因为根据这么多年的飞行经历,我以为只是训练会比飞行员更多一些。到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后才发现,在基础理论上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要学的课程涉及三十多个学科、十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好多知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困难。”杨利伟说。而一个对比的现象是:有些战友在这方面明显要高于他。

那怎么办呢?他的方法很简单:废寝忘食,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刚刚成为宇航员的前两年,他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针对自己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攻克英语关,他经常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在电话中当英语陪练。这样一来,英语考试时,他居然得了100分。而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

其二是体能关。

太空旅行对人的体能要求很高,尤其是耐力。杨利伟虽然爆发力不错,短跑还可以,但是耐力较差,长跑不行。杨利伟回忆说:“记得原来在飞行学校的时候,所有的体育项目考试都是优秀,惟独长跑需要‘攻关’。而在航天员训练中,耐力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为了把这一关攻下来,我就抓住各种机会练习长跑,结果导致骨膜炎,上厕所都不敢蹲下来。”就是这样,杨利伟依然坚持不懈,最后,他的长跑成绩也是“优”。

其三是航天环境适应关。

这是航天员训练中最为艰苦的,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超重耐力训练在离心机里进行。当离心机加速旋转时,人受到的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整个脸只见高高突起的前额。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大脑缺血眩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的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