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见希特勒

国际政治梦工场 作者:沈旭晖


时代背景公元1944-1945年

地域背景德国

电影制作德国/2007/95分钟

电影导演丹尼·雷维

电影编剧丹尼·雷维

电影演员赫尔基·施楚奈德/乌尔里希·穆埃/西尔维斯特·格洛斯

剧情简介二战末期,德国败局已呈,希特勒信心尽失。宣传部长戈培尔从集中营召来犹太演员为希特勒训练,希特勒居然乐意接受,视之为亲信,向他坦白透露一切心理病源。戈培尔原计划暗杀希特勒,嫁祸予犹太演员,但演员代希特勒幕后演说时自由发挥,被杀。

黑色历史幽默还是恶搞?

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以《帝国的毁灭》、《再见列宁!》幕后班底兼《窃听风暴》男主角乌尔里希遗作作招徕,犹太裔导演利维表示,希望电影“以轻松的方式展现纳粹政权的荒谬”。那位以饰演东德秘密警察导师而在西方成名的男主角,在他的遗作却扮演希特勒的犹太裔演讲导师,这已可算是黑色幽默。

希特勒的病:研究,还是揭秘?

拿希特勒和纳粹开玩笑的传统更是源远流长,一些德国人苦中作乐,就制作了大量希特勒笑话。近年德国作家赫尔佐克(RudolphHerzog)重新整理这些笑话,还出版了《希特勒万岁,猪死了!-政治笑话与第三帝国兴亡史》(HeilHitler,DasSchweinIsttot!LachenunterHitler-KomikundHumorimDrittenReich)一书,以结合理论层面去探讨当时的黑色幽默,此书已被改编为德国电视纪录片,中译版也已出版。可惜相信参考了上述著作的《拜见希特勒》,似乎未有上述德国佳作的人性刻画,只是单刀直入地嘲讽一国元首,纵然也有一点平反意味,但手法近似互联网流行的平面恶搞,大多能引起大众反思的立体反讽。为什么一般恶搞不能上升到更高的思考层次?答案涉及“个人”和“结构”两者在宏观历史分别占多大比重的问题,触及后者的往往是黑色幽默,停留在前者的,相对就偏向恶搞了。

《拜见希特勒》以希特勒的心理病为卖点,处处刻画他虚弱、缺乏自信的人性化一面,这似乎应是讽刺独裁者的绝佳切入点,因此出现了我们难得一见的希特勒尿床,或躺在泡泡浴里玩军舰玩具等超现实场景。其实这也算是稍有所本,因为希特勒是公开的迪斯尼卡通迷(迪斯尼本人也是一个大右派),戈培尔曾以米奇老鼠画送给他作礼物。不过希特勒的精神状态飘忽,即使在当时也并非什么新闻,从来没有正常人-包括他的盟友墨索里尼-私下认为纳粹“元首”(Fuhrer)不是疯子。但他个人的病,和纳粹德国的国家政策,究竟有多大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