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六章,前两章叙述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的形成,从文化研究的历史背景与科技变迁铺陈粉丝崛起脉络。接下来探索粉丝经济,解密明星制与名人产业,从粉丝对偶像与品牌的热爱阐述粉丝商机,帮助你成功运用粉丝方程式提升品牌竞争力。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解读粉丝潮流,分析后现代社会中的粉丝现象,解答创意社会中粉丝崛起的社会意义。
这本书将颠覆你对粉丝疯狂追星的负面印象,带你享受解密粉丝基因的乐趣。无论你是从哪个角度来读这本书,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还是要探索粉丝真谛,研究粉丝这门好生意?粉丝年代,谁能自外?
粉丝宣言
偶像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性,融入社会的重要媒介,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避免易出现的角色混乱,保持心理平衡。。。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而言,偶像崇拜可以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
--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博士
粉丝是民众中最具辨识力、最挑剔的群体,粉丝们生产的文化资本也是所有文化资本中最发达、最显眼的。
--美国传播学受众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
粉丝文化研究本质上是观众(消费者)研究的一种(粉丝就是消费者中的所谓"狂热分子"、"过度的消费者")。
--中国文化研究学者陶东风
迷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来自西藏的粉丝Nostalgia
互联网上的参与文化形成的最重要一部分,就是粉丝让所有作品都为人所知,他们寻找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寻找同好,然后把它们传播给全世界。
--美国流行文化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
玉米之所以是玉米,因为他们从春春身上看到了自己,老人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动力,小孩看到了未来的目标。
--化名"只要小葱幸福"的李宇春粉丝
书写"粉丝"的历史就是在书写生命的历史。不管是狂热的幻想,还是挚爱的怀旧,这些都是个体生命的自我演绎形式,是打造我们集体身份的真实情绪!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郭大为
迷是在某段时间内,特别为媒体内容的某些特质吸引,并有相当程度认同与涉入的阅听人。--台湾传媒学者简妙如
粉丝是社会活力的标志,是文化金融工作者寻找的目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喻文益
有时候觉得饭(fan)一个偶像就像谈一场恋爱,或是养育一个小孩。用什么方式去谈这场恋爱,用什么方式去教育,是一门艺术吧!饭一个偶像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他(她)身上拥有粉丝们向往的一个东西,他(她)成就了我们的梦。 --上海粉丝Luludoll
粉丝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中间态,或者是一个人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行为的"填缝剂"、"润滑剂"。粉丝之所以成为文化现象,其主要根由之一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基于本位现世对未达理想的投射。粉丝是粉红色的,就像我们十六七岁时的粉红色回忆一样,是从青涩走向熟红的必由阶段。在一个娱乐文化时代,粉丝又像是粉底,在一切亮彩的下面,却失之不可,亮彩属于明星,粉丝则是这个时代妆容的第一步。没有一个健康健全的粉丝世界,就没有彻底发达的娱乐世界。
--媒体评论人,《东西南北》杂志执行主编王奎龙
我爱周星驰!愿我们的正面能量能努力投射到你身边,我们真心希望你能够陪我们到世界末日啊!
--香港明星曾宝仪
在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中,粉丝是有着狂热激情的消费者,是新的品牌拜物教的拥趸。此时,品牌忠诚度已经有些老旧,品牌狂热度才是那些有着超强创新能力的企业要竭力塑造的。--《IT经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贺志刚
在当今体验消费兴盛的时代,能否产生消费者情绪的共鸣,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关键。
--台湾东吴吴大学社会学系学者刘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