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崔永元 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2)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作者:安欣


善解人意的。有的幽默没有了分寸,就会拿别人开心。拿别人开心可能也会赢得笑声,但是会对被幽默的人造成伤害,甚至是极大的伤害。所以如果想要幽默,首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记:自我牺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崔:对,就是说拿自己开涮,端出自己的缺陷或者缺点,让大家觉得可笑、滑稽。

面对记者的直接逼问,崔永元巧妙地闪躲,大谈美好的幽默。虽然看似没有说自己,但一听便知,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做到这一点。联系上面,观众就会明白,崔永元自己不但具有善良的本性,而且具有谦虚的美德。

记:拿自己开涮,这样子好玩吗?

崔:过了其实也不好。比如我研究了一段过去的相声,老的相声艺人在舞台上表演,不论什么灾难都移植到自己或者自己家人的头上,说很难听的话,他们把这叫“洒狗血” 自嘲要有分寸,嘲笑别人就更需要分寸了。

“过了其实也不好”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冷静,而使用相声中的“洒狗血”作比,揭示自嘲过头的害处,句句在理,令人口服心服。

记:你是如何在节目中把握这种分寸的呢?

崔:幽默看起来海阔天空,其实,它只是一条小径,过犹不及,过了别人会说你滑稽、搞笑、圆滑,甚至贫嘴。幽默没有了分寸,就成了粗俗、低下。掌握了这一点,我觉得后天培养特别重要,要有文化知识的积累,而这种文化知识的积累,会贯穿一种人文精神,让你知道什么叫尊重别人,它的分寸在哪儿。

记者的问话问得很实在,崔永元答得也精彩。他首先对“分寸”进行辩证思维,辩证之中强调了“过”的害处,然后再说自己的心得:后天注重文化积累。这样的回答与前面的答问相照应,印证了“可能有一些后天的因素”的自谦之词。

记:那么,在后天的培养中,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

崔:要善于观察。我从1985年开始,当记者的时候,跑了十几年,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接触了很多平民百姓,他们很多人都有独特的待己、待人的方式,有些就很幽默。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它,或者你关注这样的一些事情,你就会很深地记在你的脑子里 1987年,我去延安,参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旧址,那是一座空窑洞,只有一个老汉在场。我们去的时候他也跟了过来,一听说是中央台的人,他就兴奋地说:“哦,中央又来人了!”然后把我们请到他家,坐在炕上自豪地说:“每次中央来人都是我接待的。”接着又拿出一堆名片让我看。我看了看,一个中央的也没有,全是中央广播电台的。这些小情节有的人可能会忽略,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这种幽默讲的时候大家可能会笑,但是又会感觉到一种苦涩、一缕沉重,因为它背负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大背景,决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幽默,而是最高境界的幽默。而拿别人长相、衣装、服饰、发型开玩笑,如果是在别人可以承受,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有的可能算是个幽默,但是这种幽默不能算是上品,只能算是中品吧!

记者问这样的问题,旨在希望从崔永元那里得到除了文化积累之外的东西,崔永元直接谈到了他的真实体会。由此,我们也明白了什么是幽默,什么是最高境界的幽默,最高境界的幽默从哪儿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知道崔永元的幽默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源于生活,源于积累,源于思考,源于善良的本性。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崔永元的幽默既来自天生,更来自后天的培养和积累。对我们来说,要想很好地使用幽默这一工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对生活多些感悟。

幽默来源于生活。理解幽默和培养幽默感,要有对生活的悟性,这就需要对生活多些爱和观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人在观察、体味人生中萌生幽默感,又由它培养出活跃的想像力,将矛盾化为统一,最终将幽默从单纯的表现手法提高为艺术风格。

2 深厚的文化底蕴。

幽默必须有知识积累,有文化修养垫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