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谈话气氛,它是谈话能否顺利展开的前提。崔永元的节目每每能够让嘉宾尽情所言,让观众大呼过瘾,都源于他高超的营造谈话气氛的能力。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和谐的谈话气氛呢?
1 表达方式多口语化。
口语来自于生活常态,它自然、灵活、通俗、生动。而且,口语化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谈话空间。我们很讨厌别人打官腔,一旦对方这么跟你说话,你就知道再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了。口语化营造的亲切氛围,让心的距离更近,让双方更愿意敞开心扉。崔永元的平民化语言,使得他好像在和嘉宾聊家常,这样的氛围解除了嘉宾的顾虑,放下了担心,最后甚至达到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地步。
2 交流方式的平等化。
我们看到一些主持人和嘉宾交流,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对别人的谈话会进行判断,甚至强硬地、武断地下自以为是的结论。
“这些年,您一个人生活得太孤独了。”主持人的表情中带着一种职业的怜悯。“不,我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一点都没有感到孤独。”男嘉宾不以为然。主持人依然很执著:“鬼才相信呢。”如果面对这样的谈话对象,那我们很可能三句话后就会拂袖而去。
还有的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就像个小学生,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问,结果弄得对方烦不胜烦,最后很可能不欢而散。
事实上,和别人交谈,所谓的交流方式的平等化,就是说要以“真诚”的态度,以“合作”的心态,发自内心、实在地和对方交流,这样,对方才会感到亲切和产生交流的愿望。
3 消除紧张。
陌生人交谈,会因为彼此的不了解导致紧张,而紧张就会让表达变得不完整,甚至词不达意,所以,消除紧张,让双方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交谈,是必要的前提。
在《实话实说 谁来保护消费者》中,节目即将结束有一个片段
崔永元:(对音乐伴奏的演员)关于制假、贩假,你有什么高招吗?(鼓手击鼓)他们的意思是如果发现有一家商家有贩假的情况,他们就把乐队搬到他的门口,敲着锣告诉大家:“啊,这是卖假的地方”!(笑声)
这样的幽默是为了避免一个严肃话题的沉重的结尾,也让观众和嘉宾放松了神经,并不觉得谈论这样的话题会有所触犯、提防,从而紧张兮兮的。
4 调节气氛。
老朋友见面自然熟络,但是和陌生人交谈,难免冷场,这个时候就要适时地调节一下气氛,使谈话不至于停顿。幽默是最好的缓解矛盾,冲淡尴尬,控制节奏,调节气氛的办法。
在《实话实说 夫妻是否需要一米线》中,一位女嘉宾谈了发现丈夫的女学生经常在她不在家的时候登门拜访,并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崔永元问:“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想得不周到,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给搅黄了?”
用幽默的方式及时截住了女士的话,同时隐讳地指出了她的想法的偏激,更调节了因此导致的难堪的气氛。
5 适当地引导。
有些人是善于谈话的,可以说得兴趣盎然、妙趣横生,使气氛愉快、热烈;而有的人是不善于交谈的,不仅很难将自己的意思表述完整,而且还很容易跑题。这样的情况,如果生硬地打断他,就会导致尴尬;强行让他回到主题上,也很容易挫伤对方的自尊心,而使谈话中断,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幽默,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引导对方始终围绕着主题说。
在《实话实说 我有一颗中国心》节目中,嘉宾陈老师谈了在国外教留学生子女学中文的困难时,崔永元说:“在国外教孩子学中文的教学,听着像希望工程,陈老师听着像山村女教师。”(人们善意地笑了)
这样的幽默引导,体现了赞赏的本意,也鼓励了对方,让对方可以顺着这样的话题继续表达下去。
总体上来讲,在交谈中要努力使谈话热烈,不要阻止思想的交流。同老朋友在一起这不成问题,我们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