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水均益 沉稳冷静的精妙分析(1)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作者:安欣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对他的评价是:他带着《焦点访谈》的干练精辟,带着《高端访问》的机敏、睿智,带着他特有的深刻思想和独到的见解,遍访国家元首和各国政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记者的风采。当战火纷飞时,他更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战场,以兵一样的坚毅走向危险。他怀揣着新闻理想,以自己的胆量和智慧捍卫了“中国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他就是那个“说英语不用动脑子”的名人圈子里的“交际家”。

名人圈子里的“交际家”

交际,指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往来接触。简单地说,就是和别人打交道。而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如果不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交往是失败的。而在交际中,语言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交际场合游刃有余的人,在口才方面都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被称为“名人圈子里的 交际家 ”。因为他采访的人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人物,比如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欧盟主席等,还包括一些取得非凡成就或者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比如基辛格、索罗斯等。他采访过的这100多位外国政要和世界知名人士,每一个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和他们打交道,没有真本事是办不到的。

水均益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当有人问他“怎样当一名合格记者”时,他颇有感触地说:

“十几年下来,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一名记者首先要是一个善于待人接物的活泛人。用南方人的话说,就是要 灵光 。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察言观色,不会结交朋友,那这个记者恐怕麻烦就大了。”

这是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要想做出大的成绩,这些基本的素质显然还不够。还需要一些特别的素质,水均益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圈子里的 交际家 ”,正是因为具备了一些特别的素质。

水均益生长在一个真正的教授之家,学问之家:祖父是教授,原民国政府西北教育总署署长;伯父是留美博士、教授;父亲是兰州大学外语系俄语教授;三叔、四叔、姑母也都是教授 生长在这样的家族之中,水均益得天独厚,从小广猎知识,加上天资聪敏,博闻熟记以及能说会道的教师遗传基因作用,奠定了水均益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

而水均益在新华社的近10年国际部记者的工作,使他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特别是中东海湾战争期间,身为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的记者,水均益目睹了20世纪末最大的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场面。正因为有此独特而丰富的经历,才使得水均益无论是采访还是端坐于演播室里主持节目,都另有一种综观世界风云后独有的沉稳与大气!

水均益的文采和口才在很多节目和场合中都得到很好的展现,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尖锐,有棱有角。

为了采访基辛格,水均益在采访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深知,对基辛格这样的来自美国的睿智型人物,在采访提问中,如果不能适时适度,一针见血,他是不会当回事的。为此,水均益设计了三个问题:

“您认为:中美两国是朋友还是敌人?”

“美国人习惯当国际警察。作为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您认为美国该不该当这个国际警察?”

“美国议会经常通过制裁别国的决议,这是否是一种爱好?”

如此尖锐、有棱有角有难度的问题,使这位一向不太重视记者采访的美国前国务卿,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位青年记者。

2 机智,出奇制胜。

1993年中国奥运申办团离京,国务委员李铁映到机场送行。当时机翼下,舷梯旁挤满了记者,但一道隔离绳将各路记者拦在离中央领导七八米远的地方,许多人对此都是手足无措。而刚刚借调来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想完成一次采访,但是看眼前的情况,正常采访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当李铁映同志背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