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水均益 沉稳冷静的精妙分析(7)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作者:安欣


该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过渡。这样的巧妙过渡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倾听,只有懂得倾听,才能抓住对方谈话中的信息,顺势而为、巧妙嫁接

当然,首先,倾听是对他人的一种恭敬,一种尊重,一份理解。愿意听表示愿意客观地考虑别人的看法,这会让说话的人觉得我们很尊重他的意见,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

其次,鼓励对方先开口可以降低谈话中的竞争意味。倾听可以培养开放的气氛,有助于彼此交换意见。说话的人由于不必担心竞争的压力,也可以专心掌握重点,不必忙着为自己的矛盾之处寻找托辞。

第三,对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掌握双方意见一致之处。倾听可以使对方更加愿意接纳你的意见,当你再说话的时候,更容易说服对方。

伊萨克?马克森采访过世界上的许多名人,他说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是因为不注意听别人讲话。“他们太关心自己要讲的下一句话,而不打开他的耳朵 一些大人物告诉我,他们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说者,但是善听的能力,似乎比其他任何的物质还要少见。”

美国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对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中注意“倾听”的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凡是亲切会见过他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个印象的是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你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见的天赋。”

有句话叫“沉默是金”,于是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在交流中只要保持沉默就表明自己在倾听。事实上,倾听不是完全不说话,也不是低头枯坐,而是需要通过眼神、动作等保持一种交流,这样的倾听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注意倾听的态度。倾听过程中,关键是要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加上自己的主观意见,避免只听片言只语断章取义,这就要求我们倾听时要做到空杯心态,先接受,才能理解。如果一开始就不接受,自然无法理解对方。另一方面,要有同理心去沟通,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2 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

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即使我们还没开口,我们内心的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听话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说话者表达态度。同样的,听话者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鼓励说话者表达,比如: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双臂,手不要放在脸上,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点头等。

3 尽量避免打断对方的谈话。

也许对方的谈话一开始并没有进入实质,但也不要急着打断对方,多耐心地听听,给对方理清思路、组织语言的时间,这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切忌不等对方说完就打断对方的话做出结论。你应该努力弄懂对方的真实意思,完全把握对方谈话的实质。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就表示我们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激进、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乒乓效应”,就是指听人说话的一方要适时提出许多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响应对方的说法。还有一旦听漏了一些地方,或者是不懂的时候,要在对方的话暂时告一段落时,迅速提出疑问之处。

4 注意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指的是描绘具体事实的字眼,这些字眼透露出某些讯息,同时也显示出对方的兴趣和情绪。透过关键词,可以看出对方喜欢的话题,以及说话者对人的信任。另外找出对方话中的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如何响应对方的说法。我们只要在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或感想中,加入对方所说过的关键内容,对方就可以感觉到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感兴趣或者很关心。

5 抓住对方的主要思想。

一般的谈话,说者为了使话听起来不那么枯燥,说得更动听,更有美感,都会修饰自己的语言,都不会是那么直截了当的,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因此,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