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水均益 沉稳冷静的精妙分析(6)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作者:安欣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有两个背景,水均益事先了解到:一是普京特别喜欢对人说要让俄罗斯人过上好日子,有人重复这话会使他高兴;二是近来外界都在抱怨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普京显然被水均益的这枚“炮弹”刺激得兴奋起来,说话频率明显加快,一直放在桌子底下的手也拿上来了。利用普京讲话的机会,水均益又想好了一个新问题,等普京话音一落,水均益就问他:“别人说你一脸严肃,是 黑匣子 ,而且还很铁腕,你同意吗?”看见普京越回答越兴奋,水均益决定让总统先生好好地美一下。

他又问:“听说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在俄罗斯历史上有不少时代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彼得大帝时代、叶卡捷琳娜时代、亚历山大时代,当然还有前苏联时代,您个人更倾向于喜欢哪个时代?”他知道,普京最崇拜的就是彼得大帝,据说也最喜欢人们把他看成拯救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采访的局面被彻底打开了。

很明显,水均益问的是“拍马屁”的问题,其实,在采访中,投其所好,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投其所好,就要先知道对方的“好”,才能有针对性地“投”,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就是准备的意义。

如果说这样的准备都是比较刻意的话,那节目播出前对节目的一些精心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准备。

在一期《和平使沙漠变绿洲》的节目中,水均益这样开场:(注:当时约旦、以色列两国则签约有史以来第一个和平协定)

半个世纪以来,约以两国流血冲突不断,一公里长的约旦河谷到处留有血和泪的痕迹。在此昔日硝烟弥漫,如今仍布满地雷的河谷地带,今天再一次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叠画面:庆祝仪式上礼炮轰鸣,宗教领袖祈祷和平,两位小朋友献花)

水均益告诉观众:这两位儿童的祖父全部在战争中阵亡,此情此景,令前来参加庆典的5000名各国嘉宾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而两位嘉宾,此时也是同样的心情激动,他们一位作为战地记者报道过战争,而另一位曾以士兵的身份同样经历了战争的烽火。

简短的英语采访后,水均益分别询问两国大使: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和平”一词该如何发音。(这是一处精心设计,水均益作为驻外记者曾到过这一地区)。

接着,水均益面对镜头作了如下叙述:在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和平”一词的发音极为相似,这表明他们对待和平的一致追求。沙漠民族的祖先都曾经留下这样的预言:战争使绿洲变沙漠,和平使沙漠变绿洲!

这个开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精心策划:战争 和平,沙漠 绿洲,反差很大的重复对比,形象地渲染了和平的崇高意义。

这样的准备是节目能够打动观众的前提。水均益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且不说加班熬夜,仅每天为节目撰写短小精悍而又不失深沉尖锐的串场词,他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百般琢磨才定稿的。用他的话说:“《焦点访谈》虽然只有20分钟,但我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是它的几倍甚至几十倍,24小时等你,这是我们《焦点访谈》记者的行为准则。”

倾听也是一种交流

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口才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据美国传播学家查理?威瓦尔的研究表明,人一天中40%的时间是在倾听。社会学家兰金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由此可见,倾听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可能和很多其他的主持人不太一样,水均益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是“名人圈子里的 交际家 ”,就是因为他通常需要做很多的高端访问,访问的对象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人物,这就对他的交流和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记者进行采访,固然要设计采访提纲,但是,对方的回答是不受采访者控制的。采访者可以引导被采访者向着自己设定的思路阐述,但这种引导不是生拉硬拽,更不是要求,而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